51猪价网

昌吉市猪舍尝试“零排放”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发布: 2011-01-14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数九寒天,室外是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而昌吉市佃坝乡二畦村朱新平的海昌养殖场里的猪舍却暖融融的。湿润的空气中有些微酵素的气味,没有平常会有的刺鼻臭味。 

   “因为采用了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猪舍地下垫料中的微生物菌种及时分解了猪粪尿,所以猪舍能持久保持干净。”朱新平告诉笔者,十几天前刚出栏了一批猪,他现在大大小小还养着700多头猪。 

    朱新平的猪舍,一半是砖混结构、一半是透光的大棚,棚膜下还有一层隔水的塑料膜上积着淡黄色的积水,舍顶连接处是一排天窗,砖墙靠近地面开了窗。整个猪舍没有任何取暖设备,跨进半人高的铁栏里,地下的垫料散发着温暖。朱新平一边用铁锹挖开垫料测量温度,一边说:“微生物分解粪尿和垫料时产生的热量就够取暖了,这样冬天不用烧煤,节能省钱。” 测量结果让人吃惊,做试验的粉碎秸秆垫料内部55摄氏度,常规的锯末垫料温度也有40多摄氏度。 

    2008年,朱新平准备开始养猪,一位朋友建议他去东北看看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他学习了半个月后改变了建传统猪舍的计划,下挖地面90厘米建起了5栋共3400平方米的生物发酵床养殖猪舍,还学习了垫料和菌种的制作技术。建圈、购进种猪,朱新平投入了250多万元。 

    看着一群半大的猪在圈里自由自在地吃食、熟练地在自动饮水口上喝水,朱新平告诉笔者,虽然垫料和菌种每年春秋都要投入资金,但这种养殖法清洁,而且比传统猪舍的管理省人工、省水,在“地暖”上舒适生活的猪出栏要比传统猪舍提前10至15天。正是这些降低了的成本让他撑过前阵的肉价低谷期,5年至7年后起出垫料就是最好的肥料。 

    总结这两年用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经验,朱新平说这个技术冬天养猪,适合育肥和小猪断奶时的保育期,但照今年这个低温,不生火生产母猪就有点困难,因此他给生产母猪的棚里加装了锅炉,这两天还进了一批设施农业用的棉帘子打算用于猪舍的保暖。 

    “如果今年我能贷到款,就建个生产母猪的猪舍。”朱新平微笑着说。因为在新疆是新技术,他的猪舍从开建就受到关注,两年来不停有人参观。“要是政府能有一些项目扶持,我觉得我能做的更好!”他充满信心地说。 

    据昌吉市畜牧局科教产业科科长李兴义介绍,目前昌吉市以此养殖项目为发展生态养殖良性循环模式的试点,对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污染系数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进行推广。 
TAG: 猪舍 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