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放弃似锦前程 外贸经理回汪清当“猪倌”

发布: 2012-07-09 |  作者: 高艳红 |   来源: 延边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一边是繁华喧嚣的吉林省城,一边是贫穷偏僻的农村,一边是不可估量的锦绣前程,一边是捉襟见肘的乡里乡亲,面对这些,吴基哲毅然决然选择了回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从一个对外贸易经理变成一名猪倌,反哺家乡、扶助乡亲。

  家乡的贫穷让吴基哲下定决心

  象很多乡镇一样,汪清县百草沟镇凤林村也是一个朝鲜族聚居的小山村,1956年,吴基哲就出生在那里的一户普通农民家里。他酷爱音乐,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苦练手风琴,凭借娴熟的手风琴技巧,在他19岁那年光荣入伍,当上了一名文艺兵。而后更是有了一段段令人羡慕的经历:部队推荐他到吉林省艺术学院进修手风琴演奏技巧。经过刻苦努力,他终于成为省内首屈一指的手风琴演奏家。先后任解放军某部艺术团演奏员、长春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省经贸集团部门经理。如果一切按照正常轨道继续,吴基哲应该会一直在长春工作、生活,直至退休。但多年后的一次回乡探亲,让吴基哲的人生道路改变了。

  阔别家乡二十多年,吴基哲发现家乡的变化并不大,曾经的玩伴、久别的乡亲居然还生活在当年的茅草房里,有的甚至连温饱都难以维持。吴基哲被震憾了,家乡的一切不时地浮现在眼前,触碰着他的心灵。

  回到长春后,吴基哲辗转反恻,“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如今乡亲们还生活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一个想法在吴基哲的脑海里萌生,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吴基哲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回家乡,帮助乡亲。

  1998年,吴基哲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省城优越的生活,在生他养他的家乡土地上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他倾注全部积蓄,并申请贷款在紧邻凤林村西城村兴建起养猪场。期间,他没有使用有经验的外地民工,而是把活儿交给周边的闲散农民,先后提供2000多人次的干活儿机会。仅仅几年时间,就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养猪场,具备了收购粮食的条件,每年他都能以保护价格从当地农民那里购买几百吨玉米作饲料,从而解决了农民的实际困难。而今,十余年过去了,一座集饲料、储藏、加工、繁育仔猪和育肥猪于一体的规模化养猪基地已具规模。

  创业初期,在长春出生的妻子对吴基哲要在生活条件极差的农村养猪的想法和举动很不理解。她本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技术人员,拥有“铁饭碗”,从没想过要离开家乡。可吴基哲说:“在农村我能做的事情远比在城里多得多,农村需要我,我也需要农村。”

  最终,妻子抛掉了“铁饭碗”,跟随丈夫一起到了农村。

  帮村民盖房子 找致富路子

  吴基哲始终把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与乡亲们的增收、扶贫、公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招收养猪场工人的时候,吴基哲总会想到当地那些特别贫困的农户。有一次,他力排众议,招收了乡亲们公认“手脚不干净”的艾纯江做饲养员。艾纯江是一名满族聋哑人,时年35岁。吴基哲经常把他叫到自己家里一起吃饭,教他电焊、维修、开汽车等技术,还有意识地经常领着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鼓励他融入社会人群中去。当吴基哲把仓库钥匙交给他,让他管理仓库时,艾纯江被深深地感动了,当接过钥匙的那一刻,艾纯江流出了泪水。从此,艾纯江就象变了个人,勤劳上进,逐渐成为场里的业务骨干。

  2004年,艾纯江收到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补助费,吴基哲资助他盖起了一座砖瓦房,还出资上万元替艾纯江装修,并买了彩电等家用电器,以及衣柜、床等家具和排烟机等厨房用品,甚至连被褥、窗帘等物品都替他买好,使艾纯江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都说吴基哲是艾纯江的“大恩人”。

  汉族村民倪民益也是一名残疾人,因早年生活在深山里,村里分责任田时遗漏了他家,因此成了没有耕地的农民。为了解决倪民益的农田问题,吴基哲多次向村里、镇里反映,终于帮助倪民益分到了渴盼已久的土地。2006年,吴基哲自己拿出4万元,加上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补助费,替倪民益家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吴基哲还花3700元钱给倪民益买了两头牛,一台铡草机,倪民益不但有房有地,而且也有了养牛致富的营生。

  乡亲们说,这样的事已经不胜枚举,十多年来,吴基哲已经出钱出力帮助各民族贫困户盖新房13座,常年扶持15户残疾人家庭。无论朝鲜族、汉族,还是其他民族的村民,都把吴基哲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商量,让他出出主意。

  粗略计算,吴基哲扶残帮困已出资30余万元。但乡亲们说,吴基哲对别人很慷慨,对自己却很小气,在长春从事对外贸易工作时,因工作需要常抽高级香烟,但自从回到了家乡,他就戒了烟,除此而外,他也不喝酒、不打麻将,更不去任何娱乐场所,几乎不打车,穿戴也从不讲究。很多人说吴基哲活得太累,而在吴基哲的心里却始终有一杆称:少喝一顿酒、少抽一盒烟,就能为贫困户多做一件事。"

  吴基哲当书记 村民生产生活有着落

  2008年5月,吴基哲当选百草沟镇凤林村党支部书记。凤林村位于百草沟镇西北部,一条横穿而过的嘎呀河将这个小山村隔绝在了镇区之外。交通不便直接导致村屯经济发展滞后。刚一上任,吴基哲就与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子,制定出了凤林村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同时,吴基哲积极奔走,向上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两年累计为凤林村争取到水泥路、地栽木耳生产基地、规模化养猪基地、文化大院、卫生所、贫困家庭泥草房危房改造项目资金300多万元。

  为了建设整齐划一的水泥路,吴基哲和村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为了带领村民致富,吴基哲充分利用自身成熟的养猪技术和市场销售渠道,带领村民建设标准化养猪基地,发展养猪产业。为了让村民尝试优势产业,吴基哲组织村民到别村的食用菌基地观摩学习,组织参加食用菌技术培训班。村屯水泥路和民族产业问题解决了,但困扰村民多年的农田水利设施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吴基哲采取个人和村委会共同出资的方法,修葺了4条3000多米长的农田山道,修好了100余米长的涝洼农田道路。在环村300余米长的水渠埂子上修出了7米宽的道路,在泥石流多发的后山两个山沟上栽了1万多棵柳树,做了4个塘坝,农民生产生活终于得以保障。

  为提高村民素质,吴基哲多次邀请高级农艺师到村里授课,2009年9月,他还自己出资5300元带领16名农业骨干去长春参观农博会,让村民开阔视野。为了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增进朝汉群众感情,农闲期,吴基哲组织妇女和老年协会去延吉旅游,还曾组织全村村民去镜泊湖旅游。资助镇、村运动会、演唱会等,还为村民修建门球场、活动室、订报纸等等。

  “既然回到家乡投资干事业,我就想为家乡贡献出微薄之力。”吴基哲仍然没忘记当年回乡的初衷。

  在吴基哲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字:“热爱家乡、热爱慈善!”,这是2011年,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专门到凤林村视察时,为吴基哲所题。(编辑:张恒珲)

TAG: 猪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