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把猪场做成现代企业

发布: 2011-08-0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pigcn.cn

上一篇 下一篇
 ——与养猪“名家”王冬新谈生猪养殖

  王冬新,34岁,江西绿环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现代化养猪领军人物。2009年获第十三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称号,2011年初获“全国五四青年奖章”。2010年,公司资产总额9600万元,固定资产5400万元,销售收入8600万元,利润965.6万元。

  形成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王冬新是江西省樟树市鹿江街道西堡村人。他读书不多,但善于学习。

  2003年,养了四五年猪的王冬新成立了绿环牧业有限公司,此时他的猪场年出栏种猪、仔猪和肉猪1.5万头。“当时凡事都要自己操心,累得不行。”王冬新说,这说明自己管理不到位,必须加强学习。2006年,王冬新参加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收获不小。

  2008年,王冬新攻读了江西财大工商管理硕士,对企业运营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后,他对企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招聘了30多名专业人才;摒弃了家族企业模式,引入股份制,吸纳外来资本做强企业,形成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在,公司有了种猪扩繁场、生猪供精站、无公害肉猪场、饲料厂等9个实体。去年,能繁母猪有3000多头,销售种猪5000余头,出栏商品猪5万余头。到今年底,公司的能繁母猪将达到6200多头,届时年出栏生猪10多万头。但是,这项事业要做大,公司还要进一步发展。”王冬新说。

  今年4月,王冬新再次走进学堂,参加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私募股权与投融资上市专业的学习。王冬新的目的很明确:未来要让绿环成为上市企业。

  梯度学习,让王冬新的境界逐步提高。

  “把猪场做成了现代企业,才能让自己的养殖产业具备竞争力,具备更大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样的企业多了,生猪市场才能够相对稳定。”王冬新说。

  科技是最现实的生产力

  王冬新是养猪新科技的勇敢探索者和实践者。“有了科技的支撑,生猪养殖才能产生最大效益。”王冬新说。

  这几年,王冬新每年都会到荷兰、德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考察生猪养殖。企业引进了国内首家ERP系统猪场管理软件,实现了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可以及时掌握生猪的健康、配种、产仔、饲料药品库存等情况,以及生产成绩、成本分析等。

  今年,王冬新建设了1万头种猪试验场,引进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系统。不仅猪场保持恒温,而且每一头猪的食量控制、采食情况、体重等,都能通过计算机终端显现在管理员眼前。“原来1万头种猪要32个管理人员,现在有7个人就可以了。”

  科学的管理,科技的运用,使王冬新大尝甜头。去年,母猪配种受胎率达到93%,乳猪及保育猪成活率达到95.4%,育肥猪成活率达98%。王冬新的种猪场被授予江西省一级种猪扩繁场;无公害养猪示范场被定为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单位,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授予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往往不太重视科技。科技在养猪行业无处不在,大型猪场可以用好它,小型猪场和散养户也可以在疫病防治、养殖模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用好它。它是最现实的生产力。”王冬新说。

  关注生猪市场的健康发展

  养猪的人最关心生猪市场,王冬新也不例外。但王冬新考虑的东西更深。

  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一路飙升,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王冬新说,这是猪肉供小于求使然,原因是由于去年生猪疫病等造成生猪整体存栏下降所致。

  “目前,我国大型猪场占养猪行业的比例太小,而小型猪场和散户的退出机制又非常灵活,一遇到疫情和市场低落时,许多小型猪场和散养户会将母猪进行宰杀等处理,以减少损失。这样,就会造成生猪整体存栏的下降。”王冬新说,“要大力发展大型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因为规模养猪场有资金、技术、人才、成本等优势,抵御风险能力较强。最近国家对此也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如果大型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占到65%以上,那么母猪基础群将得到稳定,从而有利于稳定市场,不会形成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

  王冬新说,除了发展规模化养殖外,要使生猪市场健康发展,肉价稳定,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解决生猪的疫病问题。目前,我国的生猪是活体运输,极易造成疫病的全国性传播和蔓延。因此,国家要进行规划和资金支持,建立区域性的生猪屠宰厂,从而取缔活体运输(种猪流通除外),实现冷鲜肉运输。此外,还可以根据各地种植面积匹配养殖规模,实行区域性养殖,这样既可消化余粮,又能减少运输饲料的成本等。

TAG: 猪场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相关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