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为“速生鸡”正名

发布: 2013-01-07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期,关于“速生”的报道铺天盖地,其中的各色故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时间消费者人心惶惶,谈“鸡”变色。市场上,禽肉积压,数以万计的养殖户和农牧企业损失惨重,其打击不亚于禽流感卷土重来,整个肉鸡行业如临深渊。

白羽肉鸡长得快,只因血统优良其实,所谓的“速生鸡”名叫白羽肉鸡,是从国外引进的洋品种,在世界范围内早已流行多年。作为世界遗传工程的特殊品种,其生长速度快是由基因决定的, 45天左右出栏成本和产出比最经济,这是育种技术的成果,其他肉鸡品种只能羡慕、嫉妒、恨!这在欧美及世界许多国家已成为一种常识,而在我国被深深的误解。

白羽肉鸡之所以“速成”,还要有科学的配方饲料、科学的养殖棚舍、科学的饲养管理、科学的防疫用药。比如说饲料,必须根据肉鸡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和营养需求,将玉米豆粕油脂、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原料进行科学配比,就像婴幼儿奶粉一样,生长阶段不同,奶粉配方也不同,有时需要蛋白含量高,有时需要钙质含量高,有时需要能量配比高。而土鸡是享受不了这个福分的。有比如说棚舍,作为产业化程度最高的畜禽品种,现代化的养鸡棚舍相对密闭,装有暖风炉、湿帘等温湿度控制装置,可自动通风、自动给水、自动上料、自动清粪,当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即可加大通风量,保证了高密度养殖环境下的适应生长条件。可以说,白羽肉鸡先天血统优良,后天吃得好、住得好,内因外因都相当给力,所以“速生”理所当然。

二、肉鸡“嗑药”咋回事儿?关于肉鸡“嗑药”这事儿,其中也多有曲解。首先,沸沸扬扬的激素一说经不起推敲。其实,白羽肉鸡的长得快与激素没有半毛钱关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还指出,“激素没有促进鸡肉生长的神秘力量,还会增加肉鸡患病风险,‘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是用激素的贴切比喻”。

行业内的人们以为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无须解释,却忽略了与公众的沟通和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才让谣言钻了空子。此外,激素类药品一般价格昂贵,而养殖业本身属于微利行业,添加此类药物会增加成本,导致亏损,得不偿失。从操作上将,给鸡扎上这么无谓消耗的一针,一个万只规模的鸡棚一天就要使用三十多个人工,而且还增加人禽接触的生物性疾病风险。激素一说虽是以讹传讹,但抗生素却非空穴来风。

鸡和人一样,少不得也会感冒发烧或肠炎腹泻,只需要及时用药治疗即可,否则还可能传染同一鸡舍的鸡群。抗生素的使用,要求养殖环节要遵守相关条例,建立养殖记录,上市前约一周休药让鸡儿将药物成分排泄掉,就能够确保鸡肉的安全。

一些小规模低水平的养殖场违规超量超时用药,甚至出栏前一天才停药,这就导致了药残超标。就此问题,艾格农业知名分析师马文峰指出,用药属正常且普遍现象,正如婴幼儿配方奶粉可增强婴幼儿免疫力一样。本次事件中的核心问题不是用了药而是用药不当。加强监管,加强兽医服务,加强检测防线,是避免不当用药的关键。产业整治——福兮祸所依“速生鸡”事件让整个行业挨足了板子,但“速生鸡”不能简单的当“替罪羊”,因为养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养殖户对法规标准和限量要求执行不严;

二是相关企业养殖环境变化的监测不足,对质量状况分析能力不够,尤其对兽药残留、致病菌的检验力度不够;

三是整个产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专家参与以形成共识和行动;

四是从业人员的整体安全意识滞后于时代和消费者的要求,杜绝质量隐患的措施不全面,不严谨,不到位。我国的白羽肉鸡产业起步较晚,经验相对不足,在发展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失误也在情理之中,不能因此全盘否认一种颇具效率的生产模式。即便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其食品产业也同样经历了由弱到强,由乱到治,由治到稳,渐进发展、循环上升的过程。

我们的媒体与社会公众应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给白羽肉鸡产业留出发展的空间和改善的机会。不是有问题就一棍子打死,让整个行业一蹶不振。作为消费者只是希望得到安全健康的产品,谁也不愿有朝一日面对“吃鸡贵、吃鸡难”的局面。事实上,从我国国情来看,发展白羽鸡产业是必然趋势。

首先,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的加速,我国粮食的相对短缺日趋突显。要解决更多人的吃肉问题,就必须寻求更经济、更高效的畜禽品种和生产方式。

白羽肉鸡的料肉比大约为1.7:1或1.8:1,即吃1.7或1.8斤饲料能产生1斤肉,相比同等规模的猪肉产出会节约60%的粮食,在畜禽中性价比最高,使其在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来源的同时,也符合了节约粮食,“让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手中”的客观需要。其次,白羽肉鸡的养殖标准化程度高,便于规模化生产。在中国消费者对肉制品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白羽肉鸡具有得天独厚的推广优势。

此外,鸡肉是世界公认的优质动物蛋白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食品榜单中,鸡肉被定义为“蛋白质的最佳来源”。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白羽肉鸡的养殖与富民工程紧密相关。根据行业相关数据,一只白羽肉鸡,农民可获得1-3元净利,屠宰工人可获得1元工钱,让农民增收,让普通工人多些养家钱,“鸡”不可失。可以说,承载着诸多使命的白羽鸡养殖业任重道远。我国农业底子薄、经营单位规模小、相对分散,农户需要公司带,而公司对农户的引领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人力、财力、物力去提升、去改善。未来,我们肉鸡加工企业的发展理念,应该变“以量求生”为“以质取胜”,变“以成本优势扩张”,为“以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养殖环节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监管,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和巡查密度,建立养殖户信用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与政府、协会及有关职能部门密切沟通协作,致力于最先进的食品安全机制的探索,跟上或超过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长远来看,此次“速生鸡”事件,对于快速发展的白羽肉鸡产业是一次警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事件的曝光,使得行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快速发展过程中被疏忽了的薄弱环节,推动整个行业从规模向质量的转变。

 

TAG: 兽药 兽医 猪肉 土鸡 肉鸡 鸡品种 饲料 豆粕 玉米 油脂 农业 营养 检测 饲养 养鸡 养殖 养殖户 标准 法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