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英利急转型:光伏、养猪两不误

发布: 2012-11-10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现在这个行业正在冬天,有的现在冻得半死了,有的还在健康活着。但它们的棉衣还没做出来。”

  9月15日,军人出身的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召开了规模达万人的“战前”动员大会--企业转型升级动员大会。在此次动员会上,他如此直言。

  面对生死劫,中国的光伏制造产业再也不能以扩产能、抢市场份额的大跃进模式发展了。英利的转型升级行动,正是中国的光伏制造产业重新思考发展模式的鲜明注脚。如英利集团内部9月15日印发的一份《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文件称,英利应该“掌握行业话语权、发展主动权”,依靠 “技术质量制胜”。这也许是苗连生希望得到的“棉衣”,当然,还有向太阳能行业以外的其他领域延伸。

  做发电公司

  英利集团此次战略转型之一是商业模式的转型,即由单一生产模式向系统与服务模式转型,改变过去单纯生产并销售光伏组件的模式,要涉足光伏电站设计、开发和运营,提供系统的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和服务。

  英利绿色能源公共关系总监梁田称:“此前,多家媒体询问苗连生董事长是否打算涉足电站。他都明确给予否定,认为应该各赚各的钱。但现在,光伏产业只有做电站这一块才能盈利。”

  英利集团向“下”走,涉足光伏电站领域实有被迫的意味。按照苗连生在其转型升级动员大会的讲话,英利集团的目标是“做发电公司”,力争在2015年年底,在北方六省和南方五省拥有5吉瓦以上的项目。

  为实现“做发电公司”的目标,英利集团在上半年制定了“334”战略及探索“一站式”模式。“334”战略即30%做地面电站,30%做屋顶电站,40%做分散式、独立式电站。为推行这个面向全球的战略,英利集团正在进行“一站式”模式的探索,且已实施了一年多。英利集团已在西班牙建设了第一个“一站式”示范中心。“一站式”就是直接面对用户,其好处是回款快,风险小。目前,英利集团正把该模式推广到德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再之后,将推广到新加坡,并计划由此辐射整个东南亚。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警示称:“做电站是夸大其辞。国内的光伏企业们短期资金周转都困难,能有多少钱做电站这种长线投资?能消化多少过剩的产能?到欧美投资电站更因被双反而无法消化中国制造!”

  9月底,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该《通知》国家能源局出台总装机容量为15吉瓦的分布式发电规划。11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的工作意见》正式实施。该《意见》核心是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流程,缩短并网时间,降低并网难度;同时权限下放地方电网,并网费用由电网公司承担。这对欲要转型的英利集团而言可谓极大利好。但英利集团仍要面临五大发电集团等传统发电巨头的强力竞争,或大型光伏电站建设过快带来的并网难题。

  用创新降价

  9月25日,河北保定,英利集团召开了其第一届技术创新博览会。在开幕式上,其副总经理郑小强宣布,英利集团2012年上半年出货量超过1100兆瓦,已居世界第一位。但尴尬的是,英利集团在美国的上市公司英利绿色能源在8月29日公布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第二季度,英利绿色能源的毛利率从第一季度的7.8%降至4.6%,净亏损从第一季度的4500万美元增加至9020万美元,已连续四个季度亏损。英利绿色能源公共关系总监梁田称:“销售组件和电池已不赚钱。”

  光伏组件和电池价格的急剧下跌,已给光伏企业带来了不可承受之痛。但苗连生认为,光伏产品的价格还必须要下降,英利集团就是要“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但短期利润如何与长期目标进行整合,是摆在英利集团面前的难题。为此,英利集团在其转型升级战略中,明确提出,用“五个升级(管理模式升级、产品升级、内部质量服务管理体系升级、团队升级、品牌升级)”,来甩开竞争对手,实现如苗连生所言的“技术进步、成本下来、适应市场”的光伏产品。

  把军事作风带到英利集团的苗连生相信“群众的力量”,期望通过全员行动来内控成本。除优化管理, 2011年起英利集团倡导“全员创新”,来降低成本。英利集团试图将一线员工与其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支撑及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平台相融合,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大技术团队。这样的团队就可将创新进行地毯式实施。事实证明,此模式初步取得了成功,9月25日,英利集团举行的第一届技术创新博览会共展出了600余项科研创新成果,其中,80%来自一线员工之手。

  英利集团此次转型升级发出强烈信号,希望摆脱目前和众多公司一样无多差异的同质化竞争,开发“定制化、差异化产品”,抛弃传统低端的产品。比如,英利集团一向力推的熊猫N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据其首席技术官宋登元介绍,该电池平均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19%,比普通电池片高出1个多百分点,成本却比同类公司降低30%以上。目前,除英利集团外,只有美国SunPower和日本三洋两家公司掌握了N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虽然上述两家公司的电池转换效率较高,但宋登元称,上述两家公司的N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非常高,根本无法与晶硅电池竞争。英利集团的熊猫电池组件已应用在欧洲、美国等地。目前,英利集团正在开发“藏羚羊计划”项目。该项目将使多晶硅电池转化率普遍提高1个百分点,电池平均效率高达17.5%,而生产成本将降低3~5%。

  尽管价格战令企业们苦不堪言,但光伏产品价格下降是大势所趋。英利集团的行动无疑将加速推动行业的洗牌。

  “养绿色猪去”

  在9月25日举行的英利集团第一届技术创新博览会上,一展台的一位厨师模样的工作人员,正在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英利的有机猪肉。而有的展台上则布置了英利的房地产项目、酒店项目等等。这让人感觉,英利集团似乎并不单单是一个光伏制造企业。实际上,英利集团多年来已在实施多元化发展,在此次博览会上,其展出的产品被划分在光伏产业、飞轮储能产业、高纯硅材料、绿色农业等六大领域。

  最近两年,英利集团更是将绿色农业放在了更重要的地位。比如,2011年,英利集团在河北易县成立保定圣泉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包8000多亩山地生态养殖藏香猪;2012年上半年,注册成立朗玛多康农牧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农牧产品、工艺品、民族特色产品的经销。据苗连生称,英利集团将制定十年农业发展规划,使农业板块成为新能源主业之外的一个重要增长领域。

  如果英利集团得遂所愿,若干年后,再仅仅从光伏的角度来打量英利集团就不会那么全面了。

TAG: 河北 猪肉 农业 养殖 养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