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陕西省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程纪实

发布: 2012-08-10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陕西省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程纪实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猪粮安天下,生猪养殖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在陕西省,囿于农家院落、每家两三头、泔水喂养、黄土垫圈的生产方式一直未有大的改变。甚至在几年前,还少有人把生猪养殖作为一项独立的产业看待。

    农户可以养猪,企业更可以养猪。发展现代畜牧业,把生猪养殖从家庭脱离出来,走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之路,这一传统产业会走得更远,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会迈得更大。

    陕西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程正推动着这一进程,引领陕西养猪业的产业革命。

    发展现代畜牧业,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程应运而生

    2007年,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陕西省明确,发展现代农业,畜牧业要先行。2009年,陕西省农业厅在澄城、洛川、旬邑三县启动了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程(其中旬邑县于2010年启动),目标是用3年时间,使每个县生猪出栏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头。

    百万头生猪大县工程被称为陕西畜牧业的“一号工程”,该省财政为此拿出了3个亿,每县每年3000万元,支持力度空前。

    三年过去了,今年5月,由省级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项目验收组对洛川县、澄城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结论认为,工程达到了预期目标,短短的三年时间,项目县的生猪养殖产能扩大、效益提升,种猪繁育体系、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等发生了质的变化,构成了百万头生猪大县的主框架和生产能力,并探索、总结出了切合当地实际的“万头村”和“万头场”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果畜结合、发展有机农业的新路。

    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程被誉为陕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个标志性工程。

    走进今日的澄城、洛川和旬邑三县,在绿树掩映的果园间,红墙蓝瓦的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圈舍鳞次栉比,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养猪业的变化太大了!”澄城县王庄镇水洼村党支部书记张博宏感慨地说。水洼村有496户、1986口人,是当地有名的养猪村,2009年之前,基本上是家家养猪、户户有圈。2009年至今,全村已建成11个养殖小区,共有129栋标准化猪舍。现在,全村已没有一户在家里养猪,纷纷建起标准化养殖场,或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到规模养猪中。

    记者在该村养猪小区看到,扩繁场里有保育房、妊娠舍,猪舍内水帘降温、地暖供热、自动供料、自动饮水、电子监控等设施一应俱全。养殖户杨元明告诉记者,他的猪舍里还安装了家畜畜牧养殖仪,它的作用是净化空气,使猪舍里闻不到异味。

    良种繁育是生猪产业的基础和关键。过去,农民养的都是土黑猪,效益很差。工程实施后,土黑猪已被杜洛克、长白、大约克、PIC等良种猪所替代,一大批种猪场相继建成,澄城县已建成一个2000头祖代扩繁场、商品代种猪场85个、人工授精站点30个,能繁母猪由项目前的2.3万头发展到5.7万头;洛川县能繁母猪更是由项目实施前的6000头发展到5.1万头,能繁母猪窝产仔率由8.8头提高到10.7头。旬邑县种猪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建成600头商品代种猪场45个。

    实施规模化养殖,对养殖小区(场)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养殖品种、统一饲料和兽药、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技术服务和统一产品销售,大大提高了养殖的标准化水平。严格、程序化的免疫消毒措施使猪的疫病明显减少,全价饲料、浓缩饲料、颗粒饲料等配合饲料的全面普及,使生猪出栏率大幅度提高。据统计,三个县生猪饲养周期由项目实施前的5个~6个月缩短到4个~5个月,出栏率由120%提高到160%,肉料比达到2.4∶1。

    2011年,澄城县生猪存栏70万头、出栏95万头,比项目实施前的2008年分别增长226%和186%。洛川县生猪存栏数和出栏数分别比项目实施前增长了5倍和7.5倍。旬邑县生猪存栏40万头、出栏65万头,分别比项目实施前增长了3.6倍和5.2倍。  

    万头村是生猪大县工程的核心发展模式,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村建一个存栏二元母猪600头的商品代种猪场,年产1万头仔猪,配套发展50个年存栏100头、出栏200头的养殖户,一个养猪专业合作社,实现村域内自繁自养,全村年出栏育肥猪1万头。目前,澄城县已建成万头生猪示范村90个,建成标准化圈舍4683栋;洛川县建成万头生猪示范村52个,建成标准化圈舍2334栋;旬邑县建成万头生猪示范村40个。

    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杨黎旭说,万头村模式符合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当地农村的土地、饲料及劳动力状况相适应,特别是与养殖户的资金投入能力和产业服务水平相适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目前已成为陕西生猪规模化、标准化的主要发展模式。

    政府全力推进,上下形成共识,各方积极参与

    陕西省农业厅把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程作为重中之重,建立项目会商和信息反馈制度,定期召集三县党政领导研讨工作。该省农业厅厅长王宏、畜牧局长杨黎旭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督促检查,解决存在问题。

    三个县更是把该项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澄城县畜牧局局长张金平当时在乡镇任职,他说,那个时候,乡镇干部压力很大,就怕生猪发展进度慢,拖了后腿。当然,有压力就有动力,澄城县生猪产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县里主要领导的大力推动。

    农户建养殖场,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除了陕西省财政每年1亿元的扶持外,有关市县也出台政策,从资金投入、信贷支持、土地审批等方面大力支持。澄城县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也安排专项资金,市县两级共拿出3600万元用于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洛川县市县两级也拿出6000万元全力支持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作为国家扶贫重点县的旬邑县,本级财政用于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的资金达到了5460万元。

    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拉动了社会资本大量投入。资本的投入有来自农民的,也有来自果品经销商和国内知名龙头企业的。陕西石羊、杨凌本香、陕西正大、北京华都集团等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的一批标志性的大型养猪场,已成为洛川规模化养殖的“火车头”,生猪产业的“老大”。

    三年来,三个县约有25亿元社会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生猪产业,占项目总投资的75%左右,在种猪场建设中,个体工商老板、返乡农民工、果品经销商等新型从业人员占到总数的90%。

    政府推动和财政支持更重要的是给农民带来发展的信心。洛川县畜牧局局长贺天宇说,刚开始进行万头村建设时,大多数农民持观望态度,怕承担失败的经济风险。后来,各级干部共同帮农民落实资金,解决困难,加之这两年生猪市场好,规模养殖的巨大效益使许多农民从观望变为积极参与。现在,绝大多数农民都认识到,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是真正的惠民工程。

    果畜结合,种养联姻,有机农业走出新路

    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程之所以选择澄城、洛川、旬邑三县,主要是三县都是苹果大县。王宏在洛川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启动会上说:“洛川苹果是一个大品牌,有机肥是一个大问题,果畜结合是一篇大文章,建设百万生猪大县是一个大工程,实施百万生猪大县工程是一个大考验。”

    陕西省是全国第一苹果大省,洛川苹果驰名中外。但近年来,苹果质量提升遭遇瓶颈,主要原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地力薄了,果品质量自然跟不上。

    生猪大县的建设为解决果园土壤有机质不足问题提供了答案。

    张金平介绍,规模化养殖场的大量粪肥经沼气池发酵后,把沼渣施用到果园,沼液喷洒到果树叶面,既可增肥,又可杀菌。果园大量使用有机肥后,果树叶子更绿了,苹果个头更大了,着色更艳了,香味更浓了,价格更高了。

    水洼村村民段关印家有12亩果园,去年9亩果园挂果,全部施用有机肥后,苹果长势非常好,按不同等级论个卖,他家的大多数苹果以单个3.5元到5元的价格卖出,全年总收入达18万元。

    洛川县福源牧业有限公司经理吴卫东以前从事苹果贸易,注册有金桥果业有限公司。后来,有果商告诉他,洛川苹果的味道变差了,他想明白其中的原因后,决定投资成立福源牧业有限公司,下设一个养猪场、一个有机肥厂,主要为自己的果园生产有机肥。

    吴卫东告诉记者,以前果园主要施用化肥,时间长了,不少果树得了落叶病,不到秋天,叶子早早就脱落了,果子自然长不好。施用有机肥后,即使到了深秋,果树叶子依然葱绿,果子个大、味香、色艳,他的苹果又赢得客商赞誉。

    据了解,通过百万头生猪大县项目的实施,澄城、洛川、旬邑三县年增加有机肥480万吨,节省化肥投入3亿多元。数据显示,由于使用有机肥,澄城县果业产量提高10%,优果率达到75%,实现综合效益2亿元;洛川县果业产量提高5%,优果率达到80%,果业增收1.8亿元;旬邑县苹果亩均增产18%,优果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

    果业提质增效,出路在有机,猪多肥多,肥多果优。果农张延民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人们养猪为过年,现在是养猪为果园。通过养猪为果园生产有机肥,让我们的苹果成了抢手货!”百万头生猪大县项目形成的“畜—沼—果”生态循环模式,让三县走出了以畜促果、果畜结合、良性发展的新路。

    生猪养殖不仅与果业结合,也与粮食、蔬菜等其他作物的种植相结合。澄城县畜牧局副局长耿竹芳介绍,澄城县原来玉米平均亩产400公斤,施用养殖产生的有机肥后,亩产提高到800公斤,在沿山一带的冯塬、赵庄、王庄等乡镇,甚至出现吨粮田。产量的增加,直接带动玉米种植面积由10万亩扩大到20万亩。

    区域经济特色凸显,形成板块发展格局

    “洛川是苹果之乡,苹果基地再加生猪基地,县域经济发展如虎添翼。”贺天宇说。

    由于推广“扩繁场+规模养殖户+合作社”的万头村生产模式,种猪场形成了自繁自育体系,规模养殖降低了边际成本,程序化免疫降低了疫病风险,专业合作社降低了市场风险,生猪养殖的集约经营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成为三个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形成板块发展新格局。

    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以来,洛川县共完成投资12.1亿元,去年生猪产值达16.5亿元,洛川全县农民人均畜牧收入由2008年的148.5元提高到了647.5元,生猪产业已成为洛川经济一个重要的增长极。

    在澄城县,去年畜牧业的总产值达到14.8亿元,澄城县农民人均生猪纯收入187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解决了10万人的就业问题。

    旬邑县2011年全县生猪产值达5亿元以上,生猪产业人均纯收入78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3%,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生猪大县建设中,洛川县的步子迈得很大。在洛川,不仅有万头村,万头场更是成为最大的亮点。杨凌本香、北京华都、北京资源、陕西正大、西安中菲、西安方旭等大型企业在洛川投资建场。中菲集团陕西广升公司在洛川投资建设的一个20万头和一个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方旭集团投资建设的10万头育肥场等项目,已成为洛川生猪大县建设的重要力量。

    2012年4月28日,洛川西北畜牧产业科技城在旧县镇开工建设。据该镇党委书记党晓明介绍,洛川西北畜牧产业科技城规划占地3870亩,总投资20亿元,由西安中菲集团参与规划设计与投资建设,科技城包括饲料、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屠宰、加工和配送等项目。项目建成后畜牧业总产值可达35亿元,全镇农民人均年牧业增收可达3500元。

    在洛川,记者感受到,今天的生猪养殖同往昔再也不可同日而语,到处都充满着现代化的生产气息。知名农业龙头企业杨凌本香集团投资2.4亿元,在洛川建设8万头和15万头两个扩繁场,记者在已建成的场区看到,养殖场的设备设施全部从美国进口,饲喂过程实现程序控制,自动化作业。

    生猪大县建设促进了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张博宏告诉记者,2011年,全村经营收入3940万元,其中生猪养殖收入1800万元,果业收入1600万元,生猪养殖收入占到全村总收入的45.7%。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是生猪大县建设前2800元的近3倍。

    在旬邑县同兴良种猪养殖场,记者了解到,去年由于生猪市场好,如果仔猪是外购的,出栏一头育肥猪利润为500元~600元,如果仔猪是自繁自育的,利润则可达到900元。

    旬邑县一位姓刘的养殖户告诉记者,他以前在广东打工,一年在外,收入也就五六万元,现在在自家门口养猪,轻轻松松收入就翻了一番。

    面对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带来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王宏说:“让农民得到实惠,他们就会迸发巨大的热情,自觉自愿地干起来!”



TAG: 广东 北京 畜牧 兽药 兽医 母猪 生猪 仔猪 种猪 饲料 玉米 农业 种植 其他作物 蔬菜 苹果 果树 疫病 人工授精 饲养 繁育 养殖 养猪 猪场 育肥猪 养殖户 标准 政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