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大北农“打造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

发布: 2012-07-24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核心提示:大北农“打造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来振兴农业,其产品布局也是围绕“服务农业”。公司具备成长为农业大市值企业的潜力,首次评级“买入”。

  公司产品聚焦“服务农业”。公司愿景是“打造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来振兴农业,因此其产品布局也是围绕“服务农业”。总体来看,公司产品开发思路定位于“服务养殖业”和“服务种植业”。例如,围绕生猪养殖,公司陆续开发高档高端饲料、疫苗、兽药、微生态产品以及优质种猪等高科技含量产品;围绕种业,公司经营玉米、水稻种子及植保产品业务,并逐步开展转基因技术研发。

  成长因素1:头猪价值贡献稳步提升

  公司服务养殖业的利润增长来源之一是提升单头利润贡献,但公司在一头猪上赚更多钱,并不代表公司、经销商、养殖户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公司在“蛋糕做大”的前提下分得更大的蛋糕,而“蛋糕变大”主要来自:1)养殖产业整体盈利水平提升;2)公司通过推广高科技含量产品和服务帮养殖户提高效益。

  首先,从行业因素来看,生猪养殖行业头均利润提升是公司服务价值提升的基础。城镇化进程提高养殖机会成本以及近年来养殖风险加大(价格风险&疫病风险)导致生猪养殖要求回报率提升,进而导致生猪养殖头均利润波动中枢逐步呈上移趋势。观察2000年以来规模养殖效益数据,每一周期的高点和低点均有上一周期有所上升,以美国经验来看,50年代以后猪场数量剧减的同时猪粮比整体也有所提高。因此,国内生猪养殖在一个“猪周期”内的平均利润由此前的100元/头左右逐步提升至近年200元/头左右,未来可能提升至300元/头左右,头均利润绝对额的提升为服务型企业获取更高的单头猪利润贡献奠定基础。

  其次,公司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带来养殖效益提升是公司分享价值的直接条件。决定生猪养殖水平的三个重要因素是种猪、饲养管理和饲料,母猪年产仔数和料肉比的差异可以导致养殖效益明显分化。目前我国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3-15头,发达国家可以达到20头以上,实际上,通过饲料管理水平和饲料品质的提升,国内部分养猪场也可达到接近发达国家的养殖水平。假设某养殖场完全执行公司提供的养殖方案,年产仔数可从15头提升到20头,全程料肉比达到2.2(部分优质养殖户不到2.2),最终每头母猪年产生效益可相差2400元(饲料成本计算以赛乳壮A、B套餐为例)。可见,公司通过技术和服务输出帮助养殖户实现效益提升,从中分享一定的“技术服务增值”也是共赢的体现。

  责任编辑:祁晗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大北农 农业科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