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养猪17年 今年赔了老本

发布: 2011-10-0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养猪风险大,胆儿小就别养。”

  清晨6点半,广水市蔡河镇秋风阵阵,69岁的梅世付在清理猪圈。他瘦高个儿,穿浅色牛仔裤,披蓝色工作服,头戴小红帽,跟记者絮叨他的生意经:高热病、价格波动,他17年没攒下钱,今年肉价飞涨,他却亏掉血本。

  但老人并不甘心,又借了10余万,猪场前不久重新开张。

  镇上最早的养猪户

  老梅是蔡河镇畜牧卫生防疫站退休职工,猪场位于蔡河镇中心街附近。

  他是镇上最早的一批养猪户,当时农村多是养猪散户,猪吃剩饭、野菜和余粮,每年卖一头,算是笔额外收入。老梅懂防病和养殖技术,就最先开始专业化养殖。

  猪场最初只有四五间猪圈,每年卖十余头肉猪。与散户不同的是,他按照科学方式搭配饲料,保证猪栏整洁卫生。当时猪肉价格不高,但饲料也便宜。老梅把赚来的钱,都投入到扩大规模,养猪场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2007年,猪肉价格猛涨,出栏生猪价格每斤最高达10元。老梅家一年卖出约150头肉猪,一年赚了10多万。当时很多人都红了眼,镇上的养猪户也开始多起来。

  2008年以后,猪肉价格一路走低,饲料价格却继续稳步上涨。畜牧卫生防疫站职工老周告诉记者,2000年玉米0.7元/斤,精饲料1.3元/斤。2010年玉米涨到1.2元/斤,精饲料2.7元/斤。生猪出栏价格2000年3.5元/斤,2010年初也才4.5元/斤。饲料成本翻倍,生猪价格不见涨,2005年左右,价格一度跌至3元/斤。

  2008年、2009年镇上先后发生几起大规模的“高热病”“5号病”,养猪场一家家倒闭。“三年赔两年赚,都是正常的。”老梅说,养猪的人,要心脏好,经得住价格波动,自己17年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高价年血本无归

  去年下半年到现在,生猪出栏价格逐步涨破10元/斤。对养猪户来说,算是个“回本年”。“要是跟2008年一样,赚个十几万没问题。”老梅说。他和老伴住在小镇上,子女早就搬到了县城,如果一年价格好,几年生活不愁。

  万万没想到的是,去年夏天,猪肉价格刚涨,他的猪就开始得高热病,一两百头猪相继感染病死,从老母猪到小猪仔,无一幸存,今年春天猪栏就空了。

  他去找农村信用合作社申请无息贷款。相关政策规定,畜牧养殖出现重大疾病灾情时,可以申请5万以内的无息贷款。因猪栏已没有猪,他的贷款也没申请上。

  “当时急得几夜睡不着。”老梅叼着烟说,老防疫员出身的他,第一次损失得一头不剩。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7年赚的钱都投入到扩大规模上,这一两百头猪,价值12万左右,也是他的全部积蓄。同时,今年3月份,68岁的老伴陈奶奶赶猪时摔倒中风,一直卧床不起。

  借款十万重新开张

  “养猪有点像赌博,要输得起。”老梅说。他凭广泛的人脉关系,找朋友亲戚凑了10万元,买种猪和小猪仔。不出半年,猪圈里又有百余头猪了。老伴依旧卧病在床,家里只剩老梅一个人忙活,住县城的儿子,常常坐早班车过来帮忙。

  10月1日当天,老梅早上6点起床,花一个小时清理猪圈。每间猪栏,都要用自来水管冲洗几遍,水泥地面干干净净。然后他再把昨夜搭配好的饲料,分配到各个猪栏,按照猪的大小,测准饲料重量。

  早上8点半,老梅忙完猪圈的活儿,脱下工作服,和平常一样穿着浅色牛仔裤,休闲鞋,开始做饭。吃完饭,老伴躺在床上看电视,他抽着烟到镇中心街上打麻将去了。

  老梅瘦高个儿,抽烟喝酒,衣着都很讲究,外貌、谈吐及生活方式,看上去并不像近70岁的老人。他在防疫站工作了半辈子,退休几年后,就开始养猪,每个月还有约1200元的退休金,家里的日子相对一般农村人来说,过得清闲。前10年,他一直雇有年轻员工帮忙,琐事不用管。现在经费紧张,加上老伴生病,所有的活儿都压到他身上。

  老梅说,他还是很乐观的。在他看来,农村搞畜牧养殖,一方面价格不稳定,病灾无法预测,风险大;另外,农民手里的钱少,经不起风险,一旦价格跌的狠,或发生病灾,养猪场只能倒闭。

  “我现在也没啥负担,儿女都成家了,自个儿也有退休金。”老梅庆幸说,去年的病灾总算扛过去了,现在最大的问题,依旧是猪肉价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