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音乐养猪 带头致富

发布: 2011-09-20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音乐养猪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本报记者 李兴盛 摄

  A04版

  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村里面临产业转型的关键时刻,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办起了村里最大的养猪场,不但自己致了富,还带领全村老少办起了养猪合作社,让原来“煤窑村”变成了如今的养猪专业村。他就是现任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黄河村党支部书记、48岁的汪成学。他不但把养猪当成了事业,还用上了“音乐模式”。在他的养猪场,不但小猪崽们每天都享受“音乐早餐”,就连“猪妈妈”也接受着“音乐胎教”。

  考察市场后 他选择养猪

  2003年之前,缸窑镇黄河村全村的收入50%来自村里的小煤窑,2003年随着国家大力整治小煤窑,村上许多煤矿纷纷关闭,许多以煤养家的村民都没了着落,当时的汪成学就是其中之一。

  为改变现状,汪成学开始到各地参观学习,考察市场,寻找适合村民致富的好项目。经过考察,汪成学选择了饲养商品猪工程。一期工程就投入50多万元,2004年建成了3栋共2000平方米的封闭式标准化猪舍,可养猪1200头。在种猪繁育设施建设上他投资了5万元,购进了30张集钢丝网、电热板、保温箱为一体的先进产床。在饲养品种上,他又投入20多万元,从黑龙江省种猪繁育中心,引进100多头优良种猪,到2004年底,他的养猪场已经存栏商品猪1000头,母猪300头。

  两年的时间让他扭亏为盈

  就在汪成学准备大丰收时,2005年却让他差点栽了跟头。当时生猪市场价格一路走低,加上他的现代化养猪场成本较高,每卖一头猪都要赔上二三百元。“当时养一头猪的成本要七八百元,可是生猪价格才4.6元每公斤,那一年我赔了几十万元。”但是汪成学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一边学习先进的养猪经验,一边揣摩行情,经过两年的摸爬滚打,汪成学的养猪场终于扭亏为盈,2007年他一次出栏生猪就赚回了30多万元,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养猪的甜头。

  家人的支持是他前进的动力

  妻子王金霞说,养猪是个辛苦活,不管春夏秋冬,总是起早贪黑。“母猪生崽很多时候都在深夜,那时不管被窝里有多舒服,我都得爬起来。”王金霞笑称养猪这些年让她成了一个标准的“接生婆”。

  汪成学说,他家猪舍里待产的母猪待遇不低,不但有专门的产房、保育房、母猪房,天气冷了还要加电热板、保温箱等设施。汪成学的儿子汪会丰为了支持自己的父亲,上大学的专业就选择了学习畜牧兽医,从2008年毕业后,一直留在父亲的养猪场帮忙,凭借他的专业知识,26岁的汪会丰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

  音乐养猪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2009年,汪成学偶然从一本畜牧专业书上看到,给猪听音乐对猪的生长有好处。他为每间猪舍各安上了一台播放机,买回了古典音乐、轻音乐、流行歌曲等一批磁带或CD,每天上下午各放两小时以上的音乐给猪听。在汪成学的养猪场内,干净的猪舍一字排开,闻不到一丝难闻的臭味,耳边传来悠扬悦耳的音乐,一头头小猪美滋滋地晃着尾巴。

  汪成学说,音乐养猪是他的养猪场日渐红火的秘诀之一。“别看这些小猪看上去笨头笨脑,其实它们对声音的感受很灵敏。”汪成学说,音乐养猪对母猪还可以起到催奶的作用;因为公猪之间经常会打架,自从给猪放音乐以后,公猪打架的次数减少很多。

  成立养猪合作社 共同致富

  随着汪成学养猪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作为村里的第一养猪大户,自然成了许多村民纷纷效仿的对象。“现在一头猪能净赚500多元,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大家信得着我,愿意跟我一起养猪。”汪成学说。

  2009年11月在吉林市龙潭区委组织部和缸窑镇党委的帮助下,黄河村养猪合作社正式运营,入社资金738万元,随着发展壮大,至今已经有47户村民入社。合作社的建立,不仅仅带动养猪业的发展,更将黄河村的农业发展带向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村民李海军、汪会东通过在合作社养猪场的实地学习,养猪技术不断提高,已成为该村规模养殖户的代表。李海军年出栏商品猪1000头,年纯收入30多万元。汪会东年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年纯收入15万元。

  截至2010年底,黄河村年出栏商品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4户,100头以上的35户,100头以下的100多户,汪成学个人养猪存栏2000头,母猪存栏600头,该村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猪专业村。至今,该村出售商品猪1.7万头,纯收入1200多万元,人均增收600多元。

TAG: 养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