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扶持政策作用有限 猪价恐蹈覆辙

发布: 2011-08-3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本轮猪价暴涨以来政府出台的调控政策与2007年的政策差别不大,此前的政策在控制了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势头的同时,也为近两年猪价的暴跌暴涨埋下了“伏笔”,很多人担忧新的猪价调控政策会重蹈覆辙。 
    此外,由于对政府投入的扶持资金缺乏更为有效的监管,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国家在快速提高养猪业规模化水平的同时,养猪补贴仍然存在大量的违规操作现象,而猪价暴跌暴涨的难题并没有解决。 
    调控新政 
    7月份,在猪肉价格不断高涨的热浪中,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养殖的政策措施。 
    这些扶持政策主要有:“十二五”期间,每年继续安排中央投资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并视情况适当增加投资;各地要继续按照每头每年100元的标准,对能繁母猪发放饲养补贴;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农场)奖励政策,将奖励范围由目前的421个县增加到500个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央这一轮调控与2007年国内猪价暴涨时推出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有类似性,但此次新的政策针对性更强,更倾向于扶持规模养殖。 
    2007年5月,国内猪肉价格连续出现大幅上涨,有些地区价格几乎是2006年的两倍。为了给生猛的 “猪市场”快速降温,2007年6月4日,农业部公布了 《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同年7月30日,国务院发布 《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开始实施能繁母猪补贴以及保险制度,地方政府也随后推出一系列扶持生猪养殖的优惠政策。 
    为了加大扶持力度,2008年,国家对能繁母猪的补贴提高至100元/头。政府的调控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养猪户的补栏积极性,能繁母猪补栏数量更是大幅度上升,根据官方公开的数据,母猪存栏量由2007年的4420.6万头上升到2009年4990.7万头,两年内增加了570.1万头。 
    母猪存栏大幅上升直接带动的是生猪市场的供过于求,接着就是国内猪价开始上演“过山车”,猪肉价格在2008年3月达到高点后开始一路下滑,到2009年4月猪肉降到10元/公斤以下,其间,由于养殖户亏损惨重,有较多数量的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养猪行业。 
    作用有限 
    众多的业内人士有共识,2007年的调控猪价政策在控制了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势头的同时,也为之后猪价的暴跌暴涨埋下了“伏笔”,很多人担忧新一轮的猪价调控政策会重蹈覆辙。 
    在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大力扶持生猪政策信号之后,渣打银行7月20日发布了题为《中国:通胀再次被猪肉绑架》的报告,预言下一波生猪供应高峰可能在2012年下半年出现,持续18至21个月,届时价格将落至下一周期的低点。而目前政府推行的对养猪的补助政策将导致这一价格低点更加走低。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冯永辉不认同渣打“报告”所说2012年下半年国内将出现下一波生猪供应高峰,他表示,从他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一些散户、小规模的养猪户对母猪的补栏积极性并不高,而像中粮、新希望等大规模投入资金的养殖企业,由于扩展养殖规模都需要经历买地、建场(厂)等阶段,下一波生猪供应高峰来临可能是在3年左右。 
    另外,来自基层的一些中小规模的养殖企业则普遍反映,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监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生猪养殖的扶持政策在逐层落实中已经完全走样。 
    山东泗水县一个姓孙的生猪养殖户介绍,他所在泗张镇石泉村,政府给养猪户的母猪补贴基本都没真正兑现,而是被乡镇一级的政府、兽医站等部门的执法人员截留了。 
    另一位来自山东沂南县的冯姓养猪老板也表示,当地生猪养殖户要想获得政策补贴,都要靠拉关系,给执法人员送礼、给回扣等已经是司空见惯。 
    对此,冯永辉表示,基层养猪补贴出现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对补贴资金的分配权力过分集中在一些政府部门手中,他举例,从2007年开始至今,基层对能繁母猪补贴落实是由县(市)畜牧局来负责,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出台之后,各地发生了大量的畜牧局执法人员非法获取补贴回扣,虚报多报母猪存栏数量等现象。 
    冯永辉同时表示,除了能繁母猪的补贴外,更大的扶持在于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高达25亿元,他同样担忧政策落实中的违规操作会愈演愈烈。“以建设、扩展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为名,采取虚报、假报项目投资额,多种渠道骗取政府补贴,到头来实际上却只是又多了一些‘空壳养猪场’而已。”冯永辉说。 永康  
TAG: 政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