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从蛛网模型拱到猪网模型的猪肉价格

发布: 2011-09-1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以来,国内通货膨胀形势较为严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11年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5.5%。
   究其原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中的食品价格上涨所拉动的,而食品价格上涨又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猪肉价格上涨所拉动的。

 


   以2011年7月份为例,当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食品价格指数和猪肉价格指数分别上涨6.5%、14.8%和56.7%,一个比一个高。不难看出,当前的通胀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猪坚强"所决定的,猪肉涨价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当然,还不算间接影响。试想,有些人吃不起猪肉了,就要多吃其他肉制品,而今年7月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3.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08个百分点。除了猪肉之外,其他肉制品涨价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影响大约为0.62个百分点。此外,蛋价格上涨19.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而水产品价格上涨15.0%,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
   回顾以往不难发现,猪油价格具有很强的周期性。道理很简单,猪肉价格高了,农民就多养猪,但随着市场上的猪肉供应增加,猪肉价格就会下跌,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挫伤农民的养猪积极性,而如果农民减少养猪数量,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又会出现新一轮上升。如此循环往复,与其是在这里谈猪肉价格的周期性,倒不如说是在推演经济学上的蛛网模型。
   作为一种动态经济分析方法,蛛网模型就是要通过运用弹性原理,解释在失去均衡时,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在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的情况下,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属于收敛型蛛网模型。反之,在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情况下,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就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也就会越来越远,属于发散型蛛网模型。
   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对猪肉的消费偏好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对于收入尚未达到小康水平的众多老百姓而言,猪肉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制于价格因素。也就是说,猪肉价格贵了,就少吃一点,而猪肉价格便宜了,就多吃一点。同样是肉片炒白菜这道菜,猪肉价格便宜,就放半斤肉,而猪肉价格贵了,就放二两肉。老百姓过日子嘛,反正都是一盘菜。
   相对于以往猪肉消费的弹性富余,猪肉供给弹性显得欠缺一些。想当初,农民养猪基本上是在院子里面垒上个猪圈,而很少工厂化养猪。在这种具有小农特征的养猪模式下,农民家庭决定到底是养二、三头猪,还是养四、五头猪,受价格直接影响并不是很大,反倒受家里的泔水多少影响大一些。
   对比上述消费弹性富余与生产弹性匮乏不难看出,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国内猪肉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收敛型蛛网模型所描述的情形类似。不过,猪肉市场上这种蛛网模型的收敛特征正在成为"老黄历",而现阶段蛛网模型的发散特征却越来越明显。
   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对猪肉价格开始不是特别敏感了。目前,饭馆里的猪肉菜肴恐怕有成千上万到,其中包括红烧肉、水煮猪肉、米粉肉、古老肉等荤菜,也包括鱼香肉丝、辣子肉丁、京酱肉丝、溜肉片等半荤菜,还包括酱肘花、蒜泥白肉、猪头肉、叉烧肉等凉菜,更不用说肉丁炸酱面、肉夹馍、排骨面等民间小吃了。在这样的饮食口味下,人们对猪肉的消费偏好在相当长时间内基本上是稳定的,由于担心高血压、高血脂症状,猪肉价格下跌了消费者也不会胡吃海塞,而猪肉价格上涨了,消费者虽然也放下筷子骂娘,但依然还会端起碗来吃肉,只不过稍微省一点了。
   另一方面,就国内市场猪肉生产而言,在消费者对价格不甚敏感的情况下,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重担自然要落到生产者身上。从近些年来看,只要一出现吃肉难,各级政府就出台政策,其中包括通过减免税收管理农民养猪、投放储备肉以加大市场供应、给予养猪户补贴等等。相反,只要一出现卖肉难,各级政府也会采取措施提高养猪门槛。实际上,即使政府不去调控,农民也会根据猪肉市场供求形势来养猪,猪肉价格高就多养猪,而猪肉价格低就少养猪。在以往相当长时期内,国内的猪肉市场靠这种调节办法倒也没有出现大的供求失衡。不难看出,这种情形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收敛型蛛网模型特征。
   从近些年来看,随着猪肉市场供求双方的价格弹性对比发生变化,近年来国内猪肉市场变化所演绎出的蛛网模型渐渐有所变味,正在由过去的收敛型蛛网模型特征变味发散型蛛网模型特征。
   第一波行情是出现在2007年上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的涨价行情。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猪肉批发价格从2007年的5月份起一路上涨,在2008年2月份的时候,每斤11元左右。由于猪肉市场行情看好,再加上生猪补贴等政策因素刺激,农民养猪积极性被调动。
   第二波行情是出现在2008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的跌价行情。为了确保农民利益,国家加大了猪肉收储力度,但在此期间,养猪业也经历了比较大的"洗牌"。
   第三波行情是出现在2010年下半年至今的涨价行情。在疫情、生猪养殖成本上升、猪肉价格长期低迷导致养猪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市场猪肉价格不仅止跌回升,而且上升高度超过以往。7月2日,北京新发地市场白条猪平均批发价是12.25元/斤,与去年同期的6.95元/斤相比,上涨了76.25%。
   对于抑制通货膨胀而言,现阶段要确保猪肉价格的稳定至关重要,因而更加希望为现在猪肉价格越来越剧烈的波动添置"减震器"。不过,影响猪肉供求关系变化的因素十分复杂,并不能够简单认为这对猪肉价格的蛛网模型到底是收敛一些好还是发散一些好。事实上,猪肉价格波动小一些固然很好,但也难免有时候波动幅度大一些,也是正常现象,但一定要确保这种波动不会失控。
   应当指出的是,无论是收敛型蛛网模型还是发散性蛛网模型,都是从售价角度分析生产规模的变化。不过,对于生产者来说,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不仅仅关心的是价格最高化。与售价一样,成本因素对于生产者利润的影响也不可小视,而利润才是决定生产者行为的根本动力。就现阶段国内猪肉供应来说,也有一个饲料价格上涨的问题,而饲料价格上涨无疑会压缩养猪的利润空间,影响到养猪企业的积极性。我看到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18元/公斤,同比上涨10.7%,而生猪饲养员工资同比涨幅在20%以上。此外,6月份全国猪肉、活猪和仔猪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6.5%、81.9%和116.2%。从这个角度来看,猪肉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小猪崽的身价被抬高很多。按6月份价格测算,从购买仔猪经过育肥再到出栏一头100公斤肥猪,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折旧和管理财务成本的情况下,仅饲养过程发生的可变成本在135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上涨23.3%,相当于抬高了养猪业的"止损点"。事实上,今年1月份定点监测仔猪存栏106.5万头,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较近3年平均水平117.9万头低9.7%。即使生猪存栏自今年3月份起止跌回升,回升力度也比较温和,6月末生猪存栏量378.6万头,同比仅增长0.5%。事实上,即使从现在起生猪存栏量以较快速度回升,也需要一个"养膘"过程。不难看出,成本上升因素还很大程度上破坏着国内猪肉市场的蛛网模型对称性。也就是说,猪肉供应紧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猪肉价格,而猪肉价格的上涨却很难像以往那样使国内养猪业扩大生猪饲养规模。
   与2007年的国内猪肉价格上升周期相比,现阶段国内猪肉价格又再一次处在上升周期。不过,近期有关部门应对猪肉价格波动已显得更为成熟,既不会像前些年一样猪肉价格一跌就不管不顾地限制养猪,也不会像前些年一样猪肉价格一涨就不管不顾地发展养猪,而是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功能。
   事实上,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生猪生产发展,为猪肉价格长期稳定奠定基础,农业部在前不久提出六项措施,如督促地方落实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生猪良种补贴和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等扶持政策。然而,我更加看重农业部强调要强化生产监测与信息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对养猪业的支持在力度上恰到好处。如果按照上述推断,针对国内猪肉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将蛛网模型理解为猪网模型倒也不见得是坏事一件,但如果因为政策上的大保大压而使国内猪肉市场价格波动家具,就应该想办法,使这种具有过于突出发散特征的蛛网模型与猪网模型渐行渐远。 

TAG: 猪肉价格 模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