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追溯猪肉涨价 双汇多举措保障肉品安全

发布: 2011-08-26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猪肉是我国居民生活当中主要的肉类消费品,在当下肉价疯涨的背景下,如何保障猪肉的安全就显的更为重要,这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对于民众饮食健康的重视,也反映了一个企业能否坚守食品安全生产的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

2011年对于很多生猪养殖专业户来讲既兴奋又纠结,兴奋的是生猪价格终于结束了连续9个多月来的跌势,而纠结的是,自己的猪圈当中再也无猪可卖。这是一个怎样的境况呢?日前,记者跟随双汇集团到下面采访时了解到,虽然目前肉价大涨,但是对于大部分养猪户来讲并没有带来切实的利润。

上游养殖成本增加 利润与往年持平

刘宏民(化名)是河南白坪乡一位地地道道的养猪专业户,8年的养猪经验让他对市场的一举一动极为敏感,他告诉记者,前期肉价的大跌对养猪专业户的信心冲击很大。

价格的大涨并没有给养猪户带来多少的利润,刘宏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一头猪从仔猪算起到出栏,需要近百斤玉米,300多斤精料,但是今年这些成本都涨了。“去年玉米价格还在0.83~0.84元一斤,今年就涨到1.05元/斤,价格上涨了26.5%;精料价格从去年的1元/斤涨到现在的1.2元/斤,价格上涨了20%;人工费用也由去年的20元/天涨到现在的25元/天。疫苗费用由70元涨到现在的75元。”核算下来,一头猪要养五个月,养一头猪的平均成本在1800元左右。而按照目前生猪出厂价计算,一头100多公斤的生猪仅能赚一二百块钱,这和往年相比并没有增加多少,利润基本持平。

下游屠宰业难堪重压 被迫歇业

既然养猪赚不到钱,那下游的屠宰行业情况怎样呢?双汇集团工作人员又带着记者走访了几家中小屠宰企业,记者发现,不少的中小屠宰企业门前车辆稀疏。

现场一位负责接待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他们去年同期每天屠宰量约为500头,现在屠宰量下降至200头左右,屠宰生猪处于微利或者保本的状态,尽管猪肉价格上涨能使下游企业保持销售额基本不变,但是利润明显减少。

正常情况下屠宰一头生猪的净利润在30~50元,如今屠宰企业已经陷入亏损的境地,他说,由于屠宰企业的屠宰能力是固定的,如果屠宰的数量只有设计能力的一半,意味着每头生猪摊销的成本增加一倍,因此“多杀少赔,少杀多赔”。

加大上游产业链投入 双汇规模化优势凸显

与这些中小屠宰企业相比,像双汇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情况则较为乐观。随行的双汇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双汇集团大力发展上游生猪养殖业,“对内+对外”的采购模式使集团摆脱了市场生猪供应量起伏对于集团的不利影响。

“目前我们双汇集团共有三个生猪养殖场和一个饲料厂,存栏曾祖代基础母猪1600头,祖代基础母猪5000头,父母代基础母猪10000头,年出栏祖代种猪3万头,父母代种猪5万头,年出栏育肥猪30万头。”双汇集团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到。

今年以来,双汇集团对上游生猪养殖产业链更是加大投入。坚持“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用现代化的装备武装农业,用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的生猪养殖发展思路, “未来双汇集团将加快发展养殖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屠宰厂建到哪里,配套的养殖场就跟到哪里。围绕工厂配套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以此来保证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双汇集团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频出重拳 双汇力保群众肉品安全

与疯涨的肉价相比,记者则更为倾向关注肉品质量是否过关,尤其是在这样一个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频发的年代。如何从源头保障肉品供应和肉制品安全,力保“前门”不失、“后门”不乱,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食品安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而在这方面,双汇集团直面问题根源、不计成本保障食品安全的做法值得业内企业学习和借鉴。

改“抽检”为“逐头检测”。3月16日,双汇集团要求全国下属所有工厂提高检测比例,改“抽检”为在线“逐头检测”,确保100%全检。这一措施在业内尚属首次。

据记者了解,仅“逐头检测”一项,双汇集团就将为此付出每年约3亿元的检测费用,为此,双汇集团不计成本、不惧压力,力保群众肉制品安全、可靠。到目前为止,对该措施仍然没有一家企业敢于跟进。

强化源头控制。三月份以来,双汇集团要求供应商严格兑现质量安全承诺,凡提供不安全原料的,除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还要按生猪或商品价值2倍的罚款,同时通知政府执法部门依法处理。通过对采购供应环节的治理和整顿,确保不合格的生猪和原料不接收、不进厂,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

实行“开放式办厂”,公开、透明接受监督。3月31日,双汇集团宣布引入独立的监督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建立产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制。并定期向企业和社会反馈结果,监督企业履行职责,以期走出一条全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确保双汇产品安全、放心。

TAG: 双汇 肉品 猪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