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宁德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向海洋生态和经济强市迈进

发布: 2018-12-04 |  作者: 佚名 |   来源: 人民网-福建频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生态改善和产业发展“双丰收”

随着宁德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这片蔚蓝海域由表及里发生着变化,碧海清波扑面而来——

11月中旬以来,福鼎前岐双屿、店下巽城多处海域发现中华白海豚身影。“白海豚出现,说明海域水质大大改善。”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专家指出,这澄净海水正得益于正在推进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

好生态引来海豚栖,也引来了翩跹鹭鸟。在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这些天,白鹭、苍鹭、海鸥、潜鸭、鸬鹚翔集,觅食嬉戏。其中,还不乏赤颈䴙䴘、岩鹭、黑翅鸢等珍稀鸟类。这里已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地、越冬地,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

生态环境在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也愈发便利。海清港阔好行船,这是通达89号5000吨散货轮船长林香莲穿行三都澳海域的感受。“货轮从东冲口进入,经三沙湾、白马港,抵达鼎信码头,一般要航行两个半小时。”林香莲坦言,在海上养殖未整治前,每趟他都小心谨慎,航时会多耗半小时。而今,航道通畅了,碍障物少了,船明显好开了。

据福建省福州港口管理局宁德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经过持续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三都澳内水上交通安全形势趋于好转,航道清爽,船舶碰撞养殖区事故明显减少,船舶进出港航行时间有一定缩短。如船舶进出白马港由之前的3小时缩短至目前的2小时30分,航行时间缩短了16.7%,港口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更多好项目布局湾区,储备了港口等岸线资源。

依海而为,乘海而上,宁德海洋经济发展,风起帆张;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扬帆起航。

》》》》》采访手记

最为可贵是精神

连日来的实地采访,记者真切感受着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摧生的新变化,更为广大干部务实担当的精气神所感染。

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事关千家万户沿海群众,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从顶层决策部署,到一线落实推进,考验的是敢于迎难而上的智慧勇气、作为担当。

事业要成,关键在人。三个多月来,宁德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把使命记在心中、将责任扛在肩上,一手抓传统渔排清退、长效管控,一手推进新型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韧劲,集聚合力、攻坚克难,持续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各项任务,“进退”之间,成效喜人。

跳出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放眼宁德,从青拓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上汽宁德基地项目等一大批好项目、“金娃娃”的培育、成长,到扶贫开发等社会事业发展,这样的精气神同样在广大党员干部身上淋漓尽显,一项项“宁德速度”由此惊艳四方,宁德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脚步铿锵有力。

脚下有泥,肩上有责,心中有光。干事创业,最为可贵的是精神——在闽东大地,正蔚为风尚!(吴伟 王志凌)  

启动藻类规范养殖改革试点

  11月22日,天刚放晴,霞浦县北壁乡盘前村养殖户陈言斌就忙着将60个塑胶浮球放下水。

  “更换新型养殖设施,对养殖有好处,对海洋环境也有好处,我们都很支持。”陈言斌说,现在村里都在陆续将塑胶浮球投放入水。

  随着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的推进,传统渔排、藻类清理退养了,产业发展路向何方?立足实际,宁德市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举措、务实的行动,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全面破题。一大批塑胶渔排、塑胶浮球等新型养殖设施在各海域陆续“漂”起,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

  在霞浦县北壁乡盘前村海域,已投放的近2000个藻类养殖塑胶浮球规整地漂浮海面,一片蔚蓝。“既结实,不会造成污染,还很美观。”养殖户周进新说,他正计划更换第二片养殖区的泡沫浮球。

  在蕉城区三都镇秋竹海域,4个新型养殖设施展示区布设海上,橙黄色的塑胶网箱连成一片,宛若披上了黄金甲。

  蕉城还选取三都南澳、港口两村作为藻类规范养殖改革试点,遵循海域所有权属于国家、分配权属于政府、使用权属于各村、承包权属于养殖户的原则,由各村按照用海指标向区海洋与渔业局申请海域使用权证书;取证后,以村民竞标、退养户优先承包、联合体承包、村民小组承包等多种方式分配藻类养殖用海,有偿用海、多方共赢。

  港内在推进,湾外也在突破。在福鼎台山岛、嵛山岛海域,14口外周长达104米的深水大网箱及配套设施绵延海上,蔚为壮观。目前,养殖户已陆续购买了5万尾大黄鱼苗投放深水大网箱养殖,预计2019年春节前后便可开始出售。

  “试”出经验,“创”出新路。宁德有关部门也在改造补贴、金融扶持、污水处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尝试,创新出渔排改造补贴款账户质押贷款、海上移动化粪池等多种新模式。目前,全市已有4户养殖户与金融机构签约,并成功贷款450万元,其他养殖户、企业正与金融机构协商陆续签约中。

  截至11月25日,宁德市共升级改造养殖区和限养区内渔排15175口、藻类1100亩。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素质”相得益彰、齐头并进的新风,正在闽东激荡!

生态改善和产业发展“双丰收”

  随着宁德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这片蔚蓝海域由表及里发生着变化,碧海清波扑面而来——

  11月中旬以来,福鼎前岐双屿、店下巽城多处海域发现中华白海豚身影。“白海豚出现,说明海域水质大大改善。”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专家指出,这澄净海水正得益于正在推进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

  好生态引来海豚栖,也引来了翩跹鹭鸟。在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这些天,白鹭、苍鹭、海鸥、潜鸭、鸬鹚翔集,觅食嬉戏。其中,还不乏赤颈䴙䴘、岩鹭、黑翅鸢等珍稀鸟类。这里已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地、越冬地,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

  生态环境在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也愈发便利。海清港阔好行船,这是通达89号5000吨散货轮船长林香莲穿行三都澳海域的感受。“货轮从东冲口进入,经三沙湾、白马港,抵达鼎信码头,一般要航行两个半小时。”林香莲坦言,在海上养殖未整治前,每趟他都小心谨慎,航时会多耗半小时。而今,航道通畅了,碍障物少了,船明显好开了。

  据福建省福州港口管理局宁德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经过持续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三都澳内水上交通安全形势趋于好转,航道清爽,船舶碰撞养殖区事故明显减少,船舶进出港航行时间有一定缩短。如船舶进出白马港由之前的3小时缩短至目前的2小时30分,航行时间缩短了16.7%,港口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更多好项目布局湾区,储备了港口等岸线资源。

  依海而为,乘海而上,宁德海洋经济发展,风起帆张;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扬帆起航。

  》》》》》采访手记

  最为可贵是精神

  连日来的实地采访,记者真切感受着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摧生的新变化,更为广大干部务实担当的精气神所感染。

  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事关千家万户沿海群众,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从顶层决策部署,到一线落实推进,考验的是敢于迎难而上的智慧勇气、作为担当。

  事业要成,关键在人。三个多月来,宁德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把使命记在心中、将责任扛在肩上,一手抓传统渔排清退、长效管控,一手推进新型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韧劲,集聚合力、攻坚克难,持续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各项任务,“进退”之间,成效喜人。

  跳出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放眼宁德,从青拓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上汽宁德基地项目等一大批好项目、“金娃娃”的培育、成长,到扶贫开发等社会事业发展,这样的精气神同样在广大党员干部身上淋漓尽显,一项项“宁德速度”由此惊艳四方,宁德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脚步铿锵有力。

 

  脚下有泥,肩上有责,心中有光。干事创业,最为可贵的是精神——在闽东大地,正蔚为风尚!(吴伟 王志凌)

TAG: 肉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