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近十年,重大疫病对猪价的影响汇总

发布: 2018-08-30 |  作者:  |   来源: 美期大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8月开始,在将近二十天内,我国四处地区暴发非洲瘟疫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不小影响,更影响了消费者们的消费习惯。

  那么,近十年来,我国养猪业主要暴发哪些重大疫情?这些疫情对养猪业产生哪些影响?对于生猪价格变化的作用是什么?小编上网搜集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对您有帮助。

  一、猪业主要的疫情

  生猪养殖行业作为畜牧生鲜,生猪在养殖周期里,面临的疫情风险巨大,根据保险公司和国家监管的要求,总结可能的疫情有:猪丹毒、猪肺疫、猪水泡病、猪链球菌、猪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副伤寒、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魏氏梭菌病,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近20种。

  二、疫情与猪价波动的逻辑

  疫病是造成猪价短期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疫情发生后,政府监管部门普遍的做法之一是减少省际间的人口流动和商品流通等措施,以防止病菌的扩散。局部主产区大量生猪外运受阻,积压在产区,供大于求,产区价格下跌,销区短期出现供应不足价格上涨。

  一方面,一旦疫情出现扩大的态势,各地防疫和监管部门会采取强制扑杀的措施,产区生猪供应势必会受到影响,同时,处于对健康的恐慌性,广大消费者也会减少猪肉的消费转而选择其他品类。

  另一方面,疫情的发酵,将会加剧养殖户对于后市的担忧,补栏积极性下降,短期加快出栏,甚至减少能繁母猪的存栏,对于后期的商品生猪的供应也会产生剧烈的影响。

  因此,在短期出栏加速,长期后备不足,养殖户亏损,消费者消费积极性降低等多方面的影响之下,猪价不管从短期还是长期,都会由于这一突发性的因素,打破猪价的正常波动,出现剧烈的波动。

1.jpg

  三、十年猪价周期回顾和主要疫情事件

  我们统计了从2006年5月以来约12年的生猪价格的走势表现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三个“上涨-下跌”的周期,在每一个周期里面,2倍甚至3倍的上涨下跌成为常态,这在其他大宗商品行业里是很罕见的。由于养殖行业的周期性,广大养殖企业的反应速度往往盲目,并且决策上有一定的滞后性,风险极大。

  具体来看:

  周期一:2006年5月(6.1元/公斤)--2008年4月(17.4元/公斤)--2010年6月(9.75元/公斤) ;

  周期二:2010年6月(9.75元/公斤)--2011年9月(19.78元/公斤)--2014年4月(10.45元/公斤) ;

  周期三:2014年4月(10.45元/公斤)--2016年6月(20.92元/公斤)--至今2018年6月(11元/公斤) 。

2.jpg

  回顾过往的三个猪周期,疫情的发展和爆发,无疑给当个猪周期的发展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的短期猪价的下跌,疫病爆发会导致养殖户恐慌性出栏,短期供给增加从而猪价进一步下跌。另外一方面是加速了去产能,为下一个猪周期的开始和猪价的反弹带来了基础。重大生猪疫情会导致养殖户淘汰母猪增多,产能加速去化,从而在猪价下行周期中,重大疫情或导致周期拐点加速到来。最近这轮周期的反弹,虽然和疫情关系不大,主要是2013年底出台了我国农村和农业环保领域首席部国家级行政法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加速中小散户的推出。总结来看,突发性的产业政策和疫情的影响机理类似。

  四、二元母猪补栏的节奏影响一年后的生猪供应

  生猪养殖要经过繁育母猪(一般需要8个月,如果直接购入种猪需要3个月,通常使用6-8胎)、产仔(4个月妊娠期)、育肥(哺乳育肥需要6个月)三个阶段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 中周期生猪的供应从源头来看取决于母猪的补栏情况。

  基于这样的内在逻辑,我们根据市场给出的能繁母猪的存栏和二元母猪的价格等因素,计算了一个后市猪价的预测指数,并依此为基础,作为约12个月后的生猪供应均衡价格的预测值,统计了2008年以来的一个周期,大致可以作为一个粗略的参考因子。

3.jpg

  从2016年6月生猪价格见顶之后,母猪价格也随之一路下行,母猪补栏的热情也随之持续下降,进入18年后,养殖亏损的预期,叠加春节后猪价消费的低迷以及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的反弹,生猪价格年内下跌幅度超过30%。或将进一步影响二元母猪的补栏积极性,这可能会成为后市猪价支撑的因素之一。

  综合2017年二元母猪的补栏情况,结合当前非洲猪瘟的疫情,虽然疫情的扩张和影响强度尚待进一步观察,整体来看,短期猪价下跌的概率较大,中长期,疫情的发酵或加速去产能的节奏,加速本轮猪周期的下半程,带来周期拐点的到来时点提前。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猪价的走势大概率会是一个抵抗式下行的走势为主。

TAG: 猪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