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黄牛“顶”起富裕新生活

发布: 2011-06-2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现在嘎查里家家养牛,最少的也在10头以上,去年收入超10万元的就有30多户。种养结合让全嘎查人的日子越过越好,这两年光轿车就买进了25辆……”在塔敏查干沙漠边缘的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道老都嘎查,年轻的村主任要苏图向我们介绍说。

  这几年,道老都嘎查两委班子立足村里养牛业有一定基础、农作物秸杆资源丰富的实际,积极引领广大农牧民壮大黄牛养殖业、走种养结合的路子致富。如今,这个仅有105户、450口人的小村,黄牛存栏已达2100头,户均20头牛、人均5头牛,2010年全村人均养牛纯收入就达5000多元,成为镇里手屈一指的富裕村。

  “我家120亩大田,年年种30亩地青贮玉米,加上农作物秸杆,正好能满足30多头牛全年的饲草料需求。”在与养牛户吴金山的攀谈中,我们触摸到了道老都嘎查种养结合、发展生态效益型养牛业的核心理念。该嘎查群众响应政府号召,从2002年就开始实行黄牛半年禁牧舍饲制度、今年开始又实行全年禁牧舍饲制度,广大农牧户在充分利用现有8800亩耕地所产秸杆资源养牛的同时,大面积种植青贮玉米等优质牧草,形成了“家家养牛、黄牛不上山,户户种草、草多牛业旺”的发展格局,实现了种养互哺、大把钞票与遍野绿色和谐共赢。

  “过去按传统方式放养,母牛2年才产1个犊,养一年才卖2000多元。现在实行冷配和舍饲精养,母牛1年就能生1胎,养一年能卖4000元。端午节前我家12头小牛就卖了5万多元……”吴金山美滋滋地告诉我们。近年来,道老都嘎查两委班子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广大农牧民加强以标准化暖棚、永久性窖池为主的畜牧业基础建设,改变过去围个篱笆当圈舍的落后饲养方式,让牛住瓦房、吃“配餐”,冬天也不掉膘,提高了繁殖率。与此同时,该嘎查还认真落实旗里鼓励政策,村民每引进一头适龄西门塔尔母牛给予500元补贴奖励;建起草原书屋,满足广大村民对舍饲育肥等饲养管理技术的需求;把防疫和改良作为牛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来抓,申请农牧部门在嘎查设了3个黄牛冷配点和专职防疫员、授精员,随时为农牧户提供黄牛防疫、公牛结扎、母牛冷配等服务,让家家养牛增收都有了保障。
TAG: 黄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