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从养猪大王到投资家,揭秘实业家背后鲜为人知的“投资帝国”

发布: 2017-10-17 |  作者: 佚名 |   来源: 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与此同时,企业家的角色定义也正在发生同步的变化,在资本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实业,学习用融资和投资的方式促进财富增值,是一门急需学习的新课程。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大益爱心基金会秘书长汪敏认为,实业家的转型可能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转型的出路,无非是两条。一条就是获得投资,依靠自己过去在本行业的经验,把自己原有的产业进行一些升级,能够生产出一些现在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可能就是自己去做投资。

  对于企业家与投资家双重身份的相护结合,吴晓波认为,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让它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一栖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具备两栖特征的企投家们,代表着未来的风向标和商业之美。

  实业家闷声作投资的六项基本原则

  做实业和做投资(企业投资),貌似一以贯之,其实大相庭径。实业做得好的人,有可能能转型做投资,但也很难。例如,段永平算是这一类别中的佼佼者,但他也坦承,做投资比起做企业来,还是要更难一些;反过来,做投资的人,回过头来把企业做得很好的概率更小。

  为什么同时做好实业和投资这么难?

  首先,实业是比慢、比笨、比谁更扎实;投资是比快、比巧、比谁聪明,完全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不过,段永平推荐的巴菲特式的长线投资、价值投资,同样是比慢、比笨、比扎实。“不懂不做”、“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之类,强调的貌似是一些同样的东西。即使是同样的路数,为什么做价值投资还是要比做实业难?估计是钱在手上,痒得厉害,一般人实在是没有这个定力吧,一不小心,又回到比快、比巧、比聪明的路子上去了。

  第二,做实业遇到了问题,可以用一系列的不同力度的方法解决。做投资遇到了问题,真懂行的人都知道,基本上只有一个办法:卖。一把手轻易不能换,风险太大;撇开原团队,自己上马,炒股炒成股东,投资投成老总,那更是业界笑谈;其他任何方法,老实说,有效是偶然的,无效是正常的。可以想见,做投资的人,投资的企业碰到了什么大麻烦,那真是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心里不知有多煎熬,脑细胞不知要死掉多少。

  第三,实业比的是团队,是组织,基本的方法论找到了,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可以复制,既有scalability (可扩展性),又有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逻辑上非常扎实。投资总体而言是比个体,比的是少数几个人、甚至一两个人的悟性,而且,这个“悟性”到底是什么,一百个人有一百个说法,“道可道,非常道”,个个说得比东方哲学还要更加玄乎其玄。

  所以,做实业成功的人,在投资上复制自己的成功很难;做一个投资项目成功的人,想再下一个项目复制自己的成功,同样很难。

  那么,企业家们做投资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呢?

  1、中国经济新常态要求企业家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方式,以创新、图新、维新的气概,实现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资源产能组合的理性转换。

  2、当今中国,最适合成为企投家的,是那些已经在实体产业中获得成功,并希望通过投资与时代同步前行的企业家们,他们的年龄跨度在50后到80后的长宽频之中。

  3、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把自己的坚守、价值观输出给对的人,把微笑和掌声给值得的人点赞。

  4、 做赋能投资。企业成功是九死一生,资源是有限的,资本无限。做赋能投资就是要跟相配的企业家做永远的合作伙伴,一起打到底。真正的企投家应该具有企业家精神,同时又知道如何借力资本的驱动,而不是把企业做一半然后炒股。

  5、创业、投资两不误,两手都要硬,把实体经营的智慧融通于风险投资。将自己主业的一亩三分地打造成很有竞争优势的同时,拿闲钱和资源寻找投资机会,这很重要。多元化的发展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要求很高,如果行业跨度很大的话,未必有资源和能力把它做好。

  6、一定要有产业背景、经验或经历。而不是纯粹从投资到投资,也不是纯粹在产业内投资,也不像那种交易型的投资家,只需要学数学就行了。

 
TAG: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