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周期”与生猪期货

发布: 2017-09-1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适时推出生猪期货是推动生猪产业稳定运行的重要选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猪肉生产与消费大国。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生猪出栏6.85亿头,猪肉产量5299万吨。在整个肉类消费结构当中,猪肉消费比例超过60%。目前我国生猪养殖在新的产业政策和环保趋严形势下,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落后产能的淘汰、大量中小散户的持续永久性退出、行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等,都是本轮“猪周期”呈现出的新特点。

  中国特色“猪周期”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的是“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其循环轨迹一般表现如下图所示。由于猪肉市场价格是当前供求关系的反映,而供求关系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变化并不能超前反映出来,养殖户只能根据当期市场价格安排来年的养殖量。正常情况下,本期的养殖规模决定了下一期的供应规模。鉴于猪肉这种畜产品生产周期长、无法中途变更的特性,多数养殖户对售价和来年收益的预期以及计划调整,始终比市场进程“慢半拍”,因而经常陷于“猪周期”的无限循环当中。

图为猪周期循环示意

  图为猪周期循环示意

  “猪周期”的形成因素

  在由饲料、种猪、商品猪和猪肉产品构成的生猪产业链中,商品猪价格波动最为明显。导致这方面的原因一是养猪行业集中度低,“千家万户养猪”的历史由来已久,市场信息不对称,生产具有盲目性;二是养殖行业壁垒很低,且散养户比例大,出入市场的自由度和弹性大,非常容易追涨杀跌,投机性强,导致生猪价格跌宕起伏;三是养殖户在供需博弈中往往处于劣势,没有定价权;四是受生猪生长周期性影响,散养户多以当年市场价格安排下一年的生产,产量赶不上市场变动的节奏;五是疾病加剧产业波动,导致供应减少,大大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六是信息监测预警机制不完善,由于生产分散、单位众多、难以普查、抽检又存在误差等问题,统计数据本身误差大。

  我国近年来“猪周期”的新变化

  2006年至今,国内养猪业共经历了三轮“猪周期”,分别是2006—2010年、2010—2015年,以及2015至今。前两轮形成原因主要受疾病影响,先是 2007年夏季全国爆发高致病性蓝耳病,后是2010年夏猪瘟、蓝耳病多发,2011年初口蹄疫和仔猪腹泻多发。可见重大疫病对生猪养殖具有灾难性打击,直接导致供应量急速减少,供小于求,进而催生猪价上涨,上涨持续一段时间则引发养殖户大量补栏导致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猪价下跌。2015年以来的“猪周期”最大特点是基于环保因素,限养禁养区产能的永久性退出,带来母猪存栏长期筑底,猪价居高不下。 而当前生猪养殖业去产能,使养殖结构和行业格局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首先,环保严要求成为常态,粪污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中小散户被迫在这轮行业整合中退出养猪历史舞台;其次,众多饲料企业延伸到养殖端,开始大规模养猪,大型农牧龙头企业更是四处跑马圈地,积极布局养殖终端,其未来规划都是“数千万头”;最后,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和优势,区域性品牌企业、家庭农场、种养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受到提倡和政策扶持。在强调食品安全和追求品质猪肉的消费潮流中,这种“福利养猪”无疑将大受欢迎。总之,规模化趋势成为当今生猪及整个养殖业发展的战略取向。

图为2006年至今全国猪肉均价走势(单位:元/公斤)
图为2006年至今全国猪肉均价走势(单位:元/公斤)

  猪肉价格在CPI中的地位和权重

  猪肉价格的形成机制

  猪肉价格由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供给取决于生猪出栏量、屠宰量以及猪肉进口量等。需求取决于居民消费结构、饮食习惯和收入等。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猪肉价格涨跌,而价格涨跌又反作用于猪肉供求关系。目前我国猪肉年消费量在5500万吨左右,近几年消费总量变化不大。因此,从供需双方的矛盾来看,影响猪肉价格的主要因素还是取决于供给方。

  猪肉价格牵动肉类、禽蛋和粮食、饲料价格

  肉、禽、蛋紧系国计民生。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 “菜篮子”的主打品种,其价格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波动的重要因素。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当中占比高达60%以上。而猪肉与牛羊肉、鸡肉、鸡蛋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猪肉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牛羊肉、鸡肉的选择,从而影响牛羊肉、鸡肉、鸡蛋价格的变化。田文勇等专家2016年对我国猪肉价格与牛羊鸡肉价格动态关联的实证分析表明:猪肉、牛肉、羊肉、鸡肉价格周期性波动频繁,价格波动幅度不断增大,波动周期持续时间逐渐变长,市场不稳定性逐渐增强,产业风险逐渐增大;猪肉价格与牛肉、羊肉、鸡肉价格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猪肉价格波动主要受其自身影响较大,其次依次为鸡肉、羊肉、牛肉价格。也就是说,除自身供求关系的影响外,其他肉蛋品的替代性消费也会影响猪肉价格的涨跌。

  玉米豆粕作为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料,其价格变化与生猪饲养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猪肉价格过高,说明当期生猪供给量不足,猪价也处于相应高位,有利于玉米、豆粕价格走强。后期生猪大量补栏,饲料需求增加,原料价格也会相应提升。反之,如果猪肉价格过低,说明当期生猪供给量充足,生猪饲养量大,饲料需求增加促进原料价格上涨;猪价过低又会导致抛售淘汰存栏减少,进而导致饲料需求下降,原料上涨乏力。

  猪肉价格与CPI的联动效应

  “猪肉领衔CPI”似乎成为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指数的一大特色。我国CPI构成共含有8类商品,其中食品类商品占比最大,权重为32.79%。猪肉在食品中占比为9.26%,占CPI比重的3.03%。作为CPI中权重最大的商品之一,猪肉必然对CPI产生重要影响,但这并非是其影响CPI的唯一路径,猪肉价格变动还会影响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间接传导至CPI:一是由于猪肉在我国居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相比于CPI,居民对猪肉的敏感性更高,猪肉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能改变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二是因为鸡肉、鸡蛋均对猪肉有替代效应,当猪肉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消费者就会选择鸡肉、鸡蛋等其他动物蛋白类食物来替代猪肉,需求的增加将推动鸡肉、鸡蛋等其他动物蛋白类食物的价格上涨,促使CPI进一步上扬。三是由于猪肉是我国居民动物类蛋白的主要来源,其价格变动一定程度上还会改变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甚至会影响居民日常支出结构,这种机制同样会对其他商品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作用于CPI。

图为猪肉与CPI当月同比相关性

  图为猪肉与CPI当月同比相关性

  运用生猪期货合理应对“猪周期”

  我国生猪产业和猪肉消费一直经历“过山车”的恶性循环与频繁波动。当前发展生猪生产仍然面临巨大压力,如饲养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码、散养户永久性退出、规模户发展制约太多,以及疫病环境复杂、防控体系不健全等。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要进一步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关键在于全面提升生猪生产调控能力,切实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尽快释放政策红利。 其中,适时推出生猪期货无疑是适应市场变化,规避现货风险 ,推动生猪产业稳定运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选项。我国作为世界上生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推出生猪期货对于紧系人民群众“菜篮子”的国计民生,对于养殖业全产业链的科学、规范发展,对于广大农林牧渔企业和养殖户意义重大。期货行业有责任、有义务利用生猪期货服务好实体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CME瘦肉猪期货合约特点

  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瘦肉猪期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CME上市交易的畜牧产品中,瘦肉猪期货合约成交量排在第二位,活牛期货合约排在第一位。芝华数据显示,2015年CME瘦肉猪期货交易额2547亿美元,生猪现货贸易额162亿美元,期货交易额是现货的近16倍。CME瘦肉猪期货合约具有以下特点:

  1.合约规模较大。首先,CME瘦肉猪期货合约规模为40,000磅,约等于18,144公斤。美国生猪出栏体重平均约260磅,约合118公斤,也就是说,CME瘦肉猪期货合约规模基本上是154到155头生猪的重量。因为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相当高,并且养殖方式大多采用合同制,所以生猪养殖标准化程度很高,这是开展生猪期货的重要基础。其次,CME瘦肉猪期货合约定价单位为美分/磅,最小价格波动为0.00025美元(以目前6.522的汇率折合人民币为0.0015元),相当于10美元/磅。

 
TAG: 生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