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大连:标准化铺就生态水产养殖之路

发布: 2016-11-17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作为辽宁大连市水产行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大连海参如何提升养殖效率、确保食品安全成为新形势下的重要课题。由大连北方海洋生态苗业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的刺参育苗及底播增殖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采用先进自然海区生态育苗和养殖技术,以增强环境保护、资源修复和食品安全为重点,建立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技术推广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以及质量追溯体系,取得了丰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发展生态、环保、健康的全新海参养殖模式开辟了新道路。

  据大连市质监局标准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刺参育苗及底播增殖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全国率先采用先进的自然海区生态育苗和养殖技术,即从种参挑选、产卵、孵化、附着以及剥离等全过程均在自然海域条件下利用海上繁育网箱内进行。该项技术突破传统的陆地工厂化人工育苗和海圈养殖方式,实现了在完全没有改变刺参生物本身自然属性的前提下,通过自然生态繁育获取苗种、海底底播增殖,实施大规模繁育。运用该项技术培育和养成的苗种和成参具有无种质退化、体质健壮、适应性强、存活率高、成本低和更加安全可靠等特点。据悉,该示范区刺参育苗及底播增殖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运用这项技术培育的海参幼苗和成参已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刺参育苗及底播增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包括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在内的刺参生态育苗和底播增殖标准体系。其标准体系配套齐全、相互协调,吸纳了当地养殖生产习惯和经验,覆盖了刺参生态育苗和底播增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同时,示范区积极参加标准化活动,由其承担起草的《海上网箱生态育苗技术规程》上升为辽宁省地方标准。示范区投入建设以来,养殖规模年平均增长25%以上,产量年均增长40%,经济效益年均增长75%以上,产品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全部实现了订单生产,还将进军国际市场。

  据了解,刺参育苗及底播增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切实发挥示范拉动作用,利用确权经营的3700余公顷海域,近2000箱刺参自然生态网箱育苗和人才技术等优势,无偿扶持、指导、带动周边企业和乡镇开展刺参自然生态育苗技术生产,辐射带动企业和乡镇50多家,异地租赁进行技术合作400标箱。同时,该示范区的推广还与当地政府中心工作实现有机结合,大连市长海县政府确定了以海刺参为“一县一业”的农业标准体系主导项目,示范区积极参与了长海县海参生态育苗和底播增殖标准体系建设,并协助当地政府在全县进行推广实施核心技术,当年实现生态育苗和底播增殖技术全长海县全覆盖。近年来,刺参生态育苗技术在大连金州、瓦房店、普兰店、庄河等海参养殖区全面推广,预计生产规模突破40000标箱,示范面积增长30倍以上。

  大连质监局与市农业、畜牧、海洋与渔业等各涉农部门建立起密切的工作联系并确定了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建立起“大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该局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的农业标准化模式,全市发布实施农业技术规范161项,已建成驼山苹果、阎店地瓜、庄河歇马杏、大骨鸡、海产品养殖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9个,开展“一县一品”培育,构建了普兰店草莓、金州樱桃、庄河蓝莓、瓦房店苹果、长海海参、旅顺裙带菜6项县域农业主导产业标准化体系。

TAG: 水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