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未来玉米要种?猪还要扩群?

发布: 2016-05-10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种植和养殖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两大基础,自然而然,玉米肉就成了8亿农民最关心的两件大事。从2015年降低玉收储价格到最近东北和内蒙取消临储政策,从猪肉连亏三年到如今淡季不淡,并一路“破十”的猪价,很多农民迷惑了,思维赶不上现在市场的风云突变,玉米到底要不要种?猪该不该养?这些问题有太多的影响因素……

一、玉米结构调整

1、为什么要调整玉米结构?

原因有三:一是生产的快速发展,二是消费需求不足,三是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较多。

2、玉米结构怎么调整?

重点是“镰刀弯”地区13个省,今年调减1000万亩,到2020年,共调减5000万亩。

3、玉米结构调整如何推动:一靠规划的引导;二靠政策扶持;三靠指导服务;四靠示范引导。

4、2016-2020年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引领、生态保护优先,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粮食产能,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发展格局。

结构调整目标:“两保、三稳、两协调”,“两保”就是保口粮、保谷物;“三稳”就是稳定棉花的自给率、稳定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稳定糖料的自给率;“两协调”就是蔬菜生产和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

调整重点:品质上,在稳定稻谷、小麦口粮品种面积的同时,重点是优化稻谷和小麦的品质结构,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数量上,重点是调减非优势区的玉米面积。

5、如今玉米收储政策:市场化收购+补贴,即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对东北三省和内蒙优势产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二、生猪价格:

1、目前生猪生产形势:年出栏500头以下肥猪规模占比55%,价格容易造成大涨大跌;其次从发展环境来看,环保压力、食品安全时间、疫病的冲击等问题很多。

2、目前生猪上涨原因:是前三年价格长期低迷的反弹,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规模场户补栏积极性恢复,猪肉供应不会脱销,暴涨可能性不大,但猪价高位运行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3、目前生猪养殖是保供给和保环境相结合:目前10个省份已经或正准备启动生猪禁养区的划定,将影响2000万头生猪出栏,环保问题不解决,规模养殖寸步难行。所以现在不是养不养的问题,是如何养好的问题。

4、猪周期:回顾十多年来的猪周期,本次猪周期和历次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之处是直接原因都是因为供给的减少,生猪养殖量下降,供不足需;其次是在价格高峰或最景气的时候,价格会冲的很高,如2007年,2011年还有今年。不同之处是上两个周期,主要是疫病的影响,蓝耳和仔猪腹泻,本次赶上了禁养,所以加大了产能下调的深度。

5、猪价后期走势分析:五个因素说明猪价维持高位应该是今年的常态,但是暴涨可能性不大,不存在暴涨的基础和动力。一是生猪产能在加快恢复(1、2月份种猪场二元母猪销量增加了近60%,3月第4周仔猪价格同比上涨102.3%);二是,养殖成本中饲料因素弱化,推动猪价上涨的饲料成本因素基本不存在;三是疫病比较稳定;四是需求没有大的增长;五是猪肉替代品价格下行(禽肉价格基本稳定,牛羊肉、鸡蛋、牛奶都下降)。

6、进口猪肉价格对我国猪肉生产的影响:2015年进口猪肉制品160万吨左右(猪肉不到80万吨,猪杂碎80多万吨),相比我国猪肉产量5487万吨,进口比例较低。

三个不:大量进口不必要(如果供不应求,就没有猪周期了);大量进口不合适(整个产业链长,就业人口多),大量进口不可行(世界猪肉贸易量700万吨,主要进口国每年进口400多万吨,剩下不超过300万吨,我国如果出现大量缺口,也无法解决问题),所以下一步我国应促进国内生猪产业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稳定生产和市场。

TAG: 玉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