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养猪故事:从下岗工人到养殖大户

发布: 2016-03-22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必须要感谢政府和我的邻里乡亲们,我有今天的成就,和他们的支持与帮助是分不开的!”李吉斌笑着告诉记者。

  今年50岁的李吉斌是平安区三合镇西村人,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却见多识广。采访时,记者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个曾经在部队服役3年的男人身上的那股冲劲和韧性……

  退伍之后,李吉斌来到青海省有色金属加工厂工作,1997年青海省有色金属加工厂破产,在厂里工作了11年之久的李吉斌不幸失业,拿着当时政府补贴的1万元回到了家中。下岗以后,全家的经济来源全部靠当教师的妻子赵桂花,生活条件从此一落千丈。当时,一家老小挤在破旧的土柸房里整整住了13年。“当时住在土柸房的日子真的是没法说,冬天冷夏天热。冬天,没有炉子的日子里睡觉都得带着棉帽子。夏天,虫子多又干燥,到处都是灰尘。”回想起那段日子,李吉斌无限感慨。

  每当看到妻子来回奔波辛苦地操劳着整个家,李吉斌心里感到无比惭愧,不甘平凡的他决心走出家门自谋生路,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那时候干过建筑工人,做过摩托车出租,啥都干过来了。”李吉斌说。回想当年,李吉斌夫妇为了能够多赚些钱,每天都奔波在外,很少有时间回家,每次回家两个人的状态都是倒头就睡。谈到这里,李吉斌和妻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多陪陪自己还未成年的女儿。“不过女儿也很懂事,从来没有哭过闹过。”李吉斌说。这么多年来,李吉斌的妻子为这个家一直默默奉献和操劳,从未埋怨过李吉斌半句,并且全心全力支持和鼓励着丈夫,这点让李吉斌感到很是欣慰。

  一段时间以来,平安区石沟沿村的“棚圈养法”闻名四野,李吉斌所在的西村也有很多人都靠养猪发了家。李吉斌和妻子商量后,下定决心不再四处打工,想要靠自己的双手以养猪为生。

  2001年,李吉斌向身边所有的亲戚和朋友借钱,并向银行贷款11万元投入了养猪事业。万事开头难,李吉斌花了8000多元钱建起了一座200多平米的猪舍,然而,对于之前从没有养猪经验的李吉斌和妻子而言,这些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的猪苗都是从乐都引进的,喂猪的饲料也都是买来的成品饲料。当时我们俩啥也不懂啊,也没有专业培训过,所有的养猪知识都是自己摸索或者跑去问邻里乡亲,有时候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时就在书上找答案。”赵桂花告诉记者。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李吉斌夫妇在养猪的道路上摸索了三年,养猪事业也慢慢有了些起色,而他们的努力也很快收到回报。三年后,李吉斌决定再次扩大养殖场。这一次,为了能够做到更好更专业地规范养殖,他还专门到甘肃省兰州市学习了专业系统的养猪方法。回家后,李吉斌将之前养猪存下的13万元积蓄全部拿出,修建了“钢架双列式养殖棚”。同时还引进了“杜洛克约克品种种猪”和“长白公猪”一共300多头。之后的五六年里,李吉斌和赵桂花越来越得心应手,猪圈里的猪越来越多,之前修建的猪舍又“满员”了。

  2013年,李吉斌和妻子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买了小轿车,还盖起了150多平方米水电齐全、宽敞明亮的全封闭式房子。随后,夫妻俩又投入了20万元修建了400多平方米的育肥猪舍。谈到这里,李吉斌对记者说:“主要我也喜欢养猪,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如今,李吉斌成了村上的致富带头人,很多村里村外的养猪户都会跑到他这里来吸取养猪经验。好多慕名而来的养殖户现场参观他的猪舍,主动和他交流。就这样,李吉斌与养殖户们也有了很多共同语言,周围村里的养殖户也开始越来越多。“现在也算不上什么成功不成功,但是我知道做人、做事一定要踏实努力,这样才能有回报。2016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这个村子也能被定为养猪示范村!”李吉斌笑着说。

TAG: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