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重庆一渔场摸索新技术解决养鱼缺水缺劳两大难题

发布: 2014-06-28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汤艳娟

  养却遭遇缺水怎么办?劳力不够又怎么办?近日,记者从重庆涪陵区水产站获悉,该区水口渔场探索出“增氧调水防控鱼病、抬网捕捞错峰上市、简单机械节省劳力”的新技术,一举克服了这两个问题。靠此新技术,该渔场在缺水又缺劳动力的情况下,照样养出了高产高效的健康鱼,4年来,亩利润增长了45.9%。

  要养好一塘鱼,先要养好一塘水。然而,位于重庆涪陵区珍溪镇水口村的水口渔场,7口池塘都地处三面环山的山沟里,养殖用水主要来源于降雨积水,水源和水质都非常差。加之村中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特别是拉网捕鱼时严重缺乏强劳动力,导致渔场濒临破产。

  “没有条件,我就创造条件。”2009年,当地建筑老板薛相洪收购了水口渔场,陆续安装了电力专线、专用变压器并配备4台发电机组,添置28台增氧机、12台自动投饵机、8条工作船,安装6套抬网,用科技设备来应对缺水缺劳动力的不利环境。

  薛相洪将首要任务放在改善水质环境上。他发现,按照以往经验,鱼池一般是在缺氧或者面临缺氧时,才开增氧机应急增氧。但是,增氧不应该只是救命,氧气充足还有利于提高鱼类摄食能力和生长速度,有利于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于是,他要求渔场的增氧机按照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在鱼的生长高峰期晚上也开机、4-6月春夏季节连续开机2-3天等来操作。

  针对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薛相洪采用了半自动化抬网捕鱼技术——通过投饵诱使鱼类进入抬网后,摇动滚筒,使沉在池底的抬网脱离底部,形成网箱兜住鱼儿,然后将网收拢拉到岸边。“一口10亩大小的池塘,过去捕鱼时需要10个左右的强劳动力,现在只要两个人就足够了。”薛相洪说。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捕鱼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春节前后,鱼类集中上市导致“卖不起价”。而使用抬网捕捞可以进行常年捕捞,从而实现错峰上市,占据价格高端。

  据了解,自采用这一系列新技术4年来,渔场的年产销鱼产品、平均亩产、年鱼产值、总利润、亩利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亩利润4年增长了45.9%。

TAG: 重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