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名桃之乡”发展抉择辩证观
——从阳山的产业嬗变看特色名镇的转型发展

发布: 2013-10-10 |  作者: 沈建华黄文芳陈兵苏亚红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只桃可以卖到40元,一亩地能产出6万元,这一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世上最美味的桃子”的阳山水蜜桃,农业品牌效应似乎已经做到了极致。

  然而,名桃能富民却未必能强镇。江苏无锡惠山区的阳山镇因桃而扬名,也因桃而背负全区财政垫底的压力。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特色农业名镇,全面发展的路该怎么走?

  名桃之乡土地还要不要流转——

  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度规模的思辨

  阳山镇是“中国水蜜桃之乡”,以盛产有着“果中皇后”、“琼浆玉液”美誉的阳山水蜜桃而闻名遐迩。全镇1.3万多桃农,近几年来,每年人均种桃纯收入超两万元。一家一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富了上万桃农,却也面临着发展新难题。

  自1999年阳山农民将全镇90%以上的农田种上桃树后,目前桃农平均年龄已超过53岁,桃农普遍断层,桃树亟待更新,但5年空果期,让部分桃农宁可低效生产,也不愿意投入更新,种植技术上更是满足现状,缺乏创新意识。

  惠山区委书记吴仲林说:“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个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也需要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放大包括土地、品牌在内的各类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增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桃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过大,难以做到精耕细作,规模过小,管理、服务和规模效益难上水平。因此,我们讲求‘适度’,将单个经营主体种植规模控制在30亩~200亩之间,确保规模效益和品质要求。”阳山镇党委书记吴立刚说。

  从2010年开始,在桃农自愿的基础上,阳山镇陆续将桃地向大户、合作社和村集体集中,没有放弃承包权的桃农,土地流转后参与土地收益分红。目前,全镇水蜜桃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已达90%以上。

  副镇长陈超介绍,在土地集中过程中,阳山镇规定,大户和合作社经营桃农土地,除向桃农分红外,还必须吸纳其打工并为其办理社保,村集体租地种桃,分红则要高出当地平均水平一倍。每三年,分红提高一次。

  桃源村以村集体名义承租了108亩桃地,每年纯利润都在60万元以上。村支部书记张谷说,农业村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是个难题,现在村里有了这笔收入,环境整治、景点建设做起来方便多了。

  种桃大户邹玉琴告诉记者,她种了40亩桃林,用的工人基本都是这块地上的老桃农,零工一天工资100多元,长期工一年可以拿五六万元。水蜜桃套袋的那十几天,干得好的工人每天能有600元左右的收入。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但优化了水蜜桃种植主体,更提升了经营水平和种植效益。今年的“倒春寒”和持续干旱,让水蜜桃面临大幅减产减收的风险,因为种植大户和合作社技术、设施、管理到位,减产幅度才得到了有效控制,加之销售渠道拓宽,价格上涨,全镇水蜜桃基本实现了减产不减收。

  阳山镇桃源轩水蜜桃合作社负责人吴晓波介绍说,他们合作社22亩桃园全部安装了喷滴灌,高薪聘请了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虽然桃园明年才大面积挂果,但今年的销售已经达到两万元一亩,产量超出预期。

  “我在大学里就对电子商务感兴趣,今年我在网店上卖了2000箱桃,现在我正在做水蜜桃网站推广,提前为明年的网上销售铺路!”吴晓波自信地说。

  名桃之乡的适度规模经营,带来的收获是丰厚的:今年全镇2.1万亩桃地,挂果的有1.3万亩,据不完全统计,总产值达3.5亿元;果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全国果品行业中,阳山水蜜桃首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和原产地标记证书。阳山镇也成为江苏首个水果出口基地。

  财政弱镇企业还要不要关停——

  农业大镇产业升级转型的论辩

  阳山镇虽然地处乡镇企业发源地的苏南无锡市,但在经济发展上却没有跟上苏南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1984年,阳山水蜜桃面积从几百亩猛增到3000亩,成为江苏最大的水蜜桃生产基地。从此,阳山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农业大镇通常都是财政弱镇,对工业经济的渴求是他们的共性。近几年来,随着生态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阳山镇的工业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打造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企业搬不搬、关不关成为镇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抉择的新论题。

  有人论辩,农业难增财政收入,还得依赖工业。吴立刚和一班人认为,阳山人种桃保得了一方清山秀水,这是全镇跨越发展的最大资本也是潜力所在;农业名镇更需用长远的科学发展眼光,看经济效益,看财政收入,看可持续发展。

  阳山镇因此而用辩证的眼光、思路和政策举措,以桃为媒,将一产三产化,生态产业化,以全新的思路和方式,加速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生态旅游强镇。

  目前,阳山镇正分期分批将分散于各村内的零散工业进行关闭、搬迁。桃源村近年来先后关闭、搬迁了15家企业。但关闭、搬迁企业只是手段,目的是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在阳山镇田园慢生活、品质度假和乐活魅力三大产业版块中,乐活魅力版块涵盖了4平方公里绿色高效工业园区,以建设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总部基地和引进、培育先进制造业为发展方向,形成了全镇三大产业高端发展的空间互补。

  阳山镇因境内的阳山而得名,但阳山过去一直被当地人称为“瘌痢头”——山上植被极少。现在已是满山披绿。为了净化城乡水环境,阳山镇不惜重金投入水处理项目,全镇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90%以上,工业污水处理率达100%。

  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阳山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镇近几年来每年的植树面积都在500亩以上,绿化覆盖率已达70%。阳山镇空气质量名列无锡市前茅,全市PM2.5最低值监测点就在阳山镇。

  得益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全镇不少内河水质达到二类标准,拥有野生鸟类43种,野生树木200多种。全镇近5万人口中,90岁以上老人有174位,其中百岁以上老人3位,比例达到中国长寿之乡标准。

  采访期间,记者住宿的阳山会所,白天可以欣赏成千上万只白鹭在树林上空飞舞嬉戏的情景,晚上枕着蛙鸣虫叫声入眠。投资建造会所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每年专家教授们都会来这里休假,并帮助镇上企业“孵化”先进科技成果。

  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化的产业结构,辩证的发展思路,推动阳山镇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2012年,阳山镇财政总收入4.3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20%以上,增幅全区第一。

  自然村落房屋还要不要拆迁——

  原生态保护与新兴产业发展析辨

  阳山镇有14个村(居),过去绝大部分村(居)的农民都种桃,桃农们绕田建房。17.5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内村庄多、房屋乱,现在很多村民都不种桃了,他们的房屋要不要拆?

  “拆与不拆是对矛盾,如何实现原生态保护与新兴产业发展的辩证统一?我们认为关键点在于要保证村民的利益不仅不受损,而且还要更受益。”镇党委书记吴立刚说。

  镇里为此实施了村庄“包装”工程和村民自愿情况下的部分搬迁工程,鼓励村民按照标准翻建房屋,形成各具风情、功能各异的生态村落,让阳山镇既逐渐营造出“桃园深处有人家”的景区意境,又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步伐。

  对于拆迁的农民,阳山镇采取“双置换”形式,即宅基地换安置房,拆一还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会保障,让他们彻底过上市民生活。今年71岁的卞永法虽然还没有拆迁,但已到镇上的新家看了好几次。

  “小区就在镇区中心,还是学区房,好着呢!我一共拿了三套房,一套我和老太婆住,一套给女儿女婿,还有一套给没出生的外孙!”卞永法乐呵呵地说,他家原来有6亩桃地,政府补的青苗费和地上附作物费有12万元左右。

  在桃源村前寺舍组树木葱茏的通户混凝土道上,行走须臾,记者就被一组周家族规、家训及定居历史的石刻所吸引,再看看脚下一口边沿已经磨得发亮的古井和不远处古色古香的爱莲亭,记者恍若置身在了古装剧的情境中。

  村支部书记张谷告诉记者,前寺舍组所有村民都姓周,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因为历史底蕴深厚,桃源村成了景区内保留村庄之一。眼下,前寺舍组经过800万元“包装”,不但成了景点,而且正向“民宿”经济,农家旅馆和农家乐酒店方向发展,让村民坐地生财。

  亿年火山、万亩桃林、千年古刹、百年书院……这些稀有旅游资源,过去大多处于“沉睡态”,现在却做成了休闲旅游产业的新景点、新亮点;桃博园、桃博馆、桃花岛、生态水游等新项目的完工,让阳山镇的旅游产业文化韵味儿更浓。

  原生态保护与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带来的是去年全镇共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今年预计将增加20%。水蜜桃销售今年首次出现游客采摘量超过超市销售量,以生态旅游产业为主的三产服务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已达40%以上。

  更让人羡慕的是,阳山镇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源的全面开发、科学整合、充分利用,又开始进入新一轮发展与提高的新阶段:投资50亿元,集湿地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的开工,又将让阳山生态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到一个更新的境界和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