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河南夏粮有望再获丰收

发布: 2013-06-21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据讯:

    “三夏”即将结束,中原大地再传喜讯,河南省夏粮丰收已成定局。河南小麦在连续10年增产的高起点、高基数上再获丰收,又一次印证了“中原熟、天下足”。据河南省农情调度,全省8050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完毕,预计夏粮总产在630亿斤以上,平均单产突破800斤大关,有望实现持续增产。

  今年河南小麦生产先后遭遇春旱、倒春寒、“干热风”、强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再夺夏粮丰收,实属不易。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教授说:“今年小麦取得丰收,从产量要素上看,呈现‘两增一减’。主要是去年麦播基础好,实现了一播全苗,冬春麦苗生长稳健,平均亩穗数比去年增加。今年病虫危害轻,一喷三防等管理措施到位,小麦千粒重比去年持平略增。由于受长期干旱及倒春寒影响,小麦穗粒数较去年有所减少。从全省综合情况分析,单产比去年增加”。河南夏粮持续增产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有力的行政推动是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夏粮生产,在每一个关键季节,都召开现场会、电视电话会等及早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关注夏粮生产,在产量基础高、生产成本高、天气和病虫灾害多发的情况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依靠增加投入、科技服务、良种良法,深入挖掘增产潜力,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二是科学管理是关键。粮食生产受气候、灾害影响,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河南省粮食连年增产,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强化应变管理,科学减灾防灾。根据粮食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结合每年的气象条件,河南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研,及时制定技术意见。扎实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活动,组织1.3万名技术人员,分包4.7万个行政村,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利用各类传媒手段,采取专家讲座等方式,向农民宣讲麦田管理技术。通过12316技术服务热线,随时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

  去年麦播以来,河南省先后遭遇冬春连旱,晚霜冻害,“干热风”、强降雨过程等不利天气。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因地因苗制订对策,指导农民进行应变管理,有效应对灾害天气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农业厅多次召开专家会商会,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围绕抗旱浇麦、赤霉病防治、种子田管理、应对强降雨天气等,先后5次下发内部明电,派出16个专家督导组,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各地科学开展麦田管理。

  三是高产创建是引领。同是一片天,同是一块地,为啥产量能差很多?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指出,关键在于河南省高度重视高产创建,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深耕深松、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保护性耕作等集成、高效、规范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挖掘了粮食生产潜力,为全省夏粮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谈到今年夏粮产量,滑县白道口镇东小寨王明贤就来了劲头。王明贤说,今年我种了13亩小麦,实收小麦16000多斤,细算一下,我这一亩地能打1280斤小麦,比往年一亩地能多打200斤。取得这样的产量,关键是高产创建的作用,每到关键农时,包片的技术员就直接到俺村,到俺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指导我们科学管理。

  鹤壁市抓住全省规划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机遇,把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同步部署、同步规划,高产创建示范方全部纳入高标准粮田建设规划。全市42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总面积52.09万亩,平均亩产583.8公斤,超额完成预期创建目标,带动了夏粮丰产丰收。

  四是高标准粮田建设是基础。目前,河南各地正大力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整合20多项重点建设项目,涵盖农业综合开发、国土资源、发展改革、水利、林业、交通、电力、气象、农机、农业等相关部门牵头实施的农业项目。2012年巩固完善和新建高标准粮田1734万亩,今年计划再建900万亩高标准粮田。高标准粮田的建设,显著改善了生产条件,在今年出现春季持续干旱和强降雨天气时,全部实现科学灌排,有效降低晚霜冻害、干热风、渍害影响;“一喷三防”基本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抗灾、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高,为保障夏粮生产稳定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

  五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根本。今年“三夏”期间,全省共出动各类农业机械410余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16多万台,玉米播种机60余万台,历时19天,完成小麦收获面积8000多万亩,机收率达到98%,比去年增加1%;完成夏玉米机播面积3780多万亩,机播率达86%,比去年增加2%;玉米种肥异位同播、玉米铁茬灭茬播种等综合机械化技术大面积应用。投入收割机总量、小麦机收率、玉米机播率、综合机械化水平、“三夏”生产秩序均为历年最好水平,为河南省夏粮再获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