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山西财政扶持引导生猪养殖:撬动生猪产业的支点

发布: 2012-08-03 |  作者: 佚名 |   来源: 山西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猪粮安天下。生猪养殖关系着千家万户的餐桌,生猪供应牵扯着国内CPI的敏感神经。

  2007年以来,我省各级财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整合项目资金,支持生猪良繁体系建设,提高养殖效益;支持示范小区建设,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降低养殖风险;支持生猪合作社建设,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

  “恰到好处”的关心和引导,凸显出政府的努力正成为全省生猪产业迅跑的强力“引擎”。

  贴补引领大量社会资金涌入生猪领域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全省生猪养殖总量达到2013万头,生产产值达到188.2亿元,这已是我省生猪生产连续递增的第五个年头。

  我省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财政的扶持和引导充分发挥了“杠杆”和“酵母”作用。

  省农业厅财务处处长赵献忠向笔者介绍,近三年来,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扶持生猪产业的有关政策,我省累计在能繁母猪方面补贴资金1.65亿元;在标准化规模养殖与良繁体系建设项目上,下拨国家项目专项资金1.55亿元。此外,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良种补贴、生猪养殖大县奖补等项目上累计发放贴补8199万元。

  这一系列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扶持,有效地稳定生猪生产,立竿见影直接拉动60多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到全省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建设中来,让省内一大批亟待转型发展的煤焦老板看到了投身生猪产业的光辉未来。

  “2010年,开始投资兴建这个现代化的养猪场,一期工程已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目前生猪存栏量达到4000多头,其中母猪400头。国家和省里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吸引我投身生猪养殖这个领域……”7月5日,笔者在长治县澳思养殖有限公司采访,做煤炭销售起家的老板李付文实话实说。

  据初步统计,截至去年底,我省涌现出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养猪场115个,其中年出栏100万头和30万头的养猪场各有1个。这些万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有近80%由社会资金转型建设,在构建山西现代生猪产业的大集团、大集群、大基地的洪流中,他们当仁不让地成为生力军。

  而与此同时,生猪产业成为我省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一个亮丽的新兴阵地。

  多养重奖生猪养殖大县唱响一县一业

  多还是少,屠还是养?“十一五”期间,三年一个周期“养猪赔钱”的怪圈一直困扰着生猪养殖从业者,更考量着政府相关部门化解这个怪圈的能力和胆识。

  扶持生猪生产、稳定生猪市场、促进粮猪转化……2009年,省政府出台生猪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对年出栏生猪达到20万头的前11个县予以奖励,每县奖励1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省级生猪原种场、重点生猪扩繁场规模化建设等。与此同时,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专门就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作出严格规定。

  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李世山向笔者介绍,这一奖励政策出台以来,省财政已累计拿出4400万元奖补30个生猪养殖大县,引进优良种猪2253头,配备人工授精、种猪生产选育设施1273件 (套),培训人员1021人次。项目的实施,大大优化了全省种猪群结构,增强了种猪选育的能力。

  多养重奖,支持力度空前,直接引发的奖补区域生猪养殖的 “蝴蝶效应”和脱胎换骨。在长治市、晋城市、晋中市等地采访,笔者所见所闻,令人振奋。

  壶关县畜牧中心主任栗建方告诉笔者,受奖补政策引导和拉动,目前壶关县生猪业已由在长治市都挂不上号跨入全省生猪养殖大县行列。2011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31.6万头,万头猪场冒出11个,产值达4亿元。

  今日的高平,整齐划一的现代化生猪养殖企业正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散养到规模养殖,从传统产业到优势产业,从产前延伸到产后延伸,因为养猪有方,高平人特别引以为豪。

  为壮大生猪产业,市财政每年都拿出1000万元用来贴补生猪养殖企业。来自该市畜牧部门的统计,目前全市千头以上猪场达到288个,有11个生猪企业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135万头,产值突破20亿元,仅养猪一项就提高农民人均收入960元。

  如果说奖补在高平市引发的是一场产业革命,那么奖补在省级生猪“一县一业”基地县——太谷县赋予农民的则是联合起来闯市场的执着信念。

  笔者在太谷县采访了解到,因为有奖补撑腰,养猪业逐渐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项时髦产业。太谷县畜牧兽医中心有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去年全县生猪外调58万头,涌现出万头标准化规模养猪园区24个,这些园区清一色均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建。

  项目给力生猪养殖从传统向现代迈进

  “近几年,山西生猪产业之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政策扶持的连续性和再深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项目给力,促进生猪生产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迈进。”省农业厅副厅长雷郭堂感触颇深。

  突出财政资金公益性质,服务现代生猪产业发展。近年来,标准化规模养殖与良繁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 (由高平市、平定县、清徐县具体承担);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项目(高平市和太谷县已连续四年享受国家奖励资金)等一系列剑指生猪生产方式转变的财政项目先后在我省落地开花。

  据省畜禽繁育工作站站长张树方介绍,在这些财政项目的泽被下,5年来我省共有12个生猪原种场、45个生猪扩繁场、766个规模化养殖场(户)得到改造扩建,年养殖量达到20万头以上的生猪大县涌现出45个;先后成功引进大白、长白、杜洛克、皮特兰、PIC、斯格等一大批国外优良品种。

  在规模化、园区化、现代化、标准化养殖取代“一户一猪”传统养殖的主流趋势下,目前我省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杂交改良、瘦肉型猪培育、人工授精、疫病综合防控、饲养管理配套、无害化处理等多项技术以及 “猪——沼——菜 (果)”“粮——饲——猪——肉”等多种经济循环模式的有效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全省生猪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省畜牧兽医局局长李广一语道破,我省生猪养殖大县,每家两三头、泔水喂养、黄土垫圈的传统生产方式已退出历史的舞台。走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之路,大产业构建,板块式推进,充分彰显出了山西生猪产业的蓬勃发展。

  金建强 王效京 刘旭斌

TAG: 养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