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母猪保险认识的问题

发布: 2009-06-0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据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监测数据表明,该区生猪出栏价格已从年初每担560元左右,降至目前的400元左右,而饲料价格坚挺。经测算,年初每头生猪还有15元左右的薄利,目前每头生猪要亏损350元左右,不少饲养户已准备放弃生猪饲养。这是《常州日报》5月20日报道的。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几乎是全国市场的猪肉价格普遍走低,尽管有些地方政府采取了启动“猪肉储备,消化‘过剩生猪’”等不少的积极应对措施,以调节市场,试图保护农民饲养生猪的积极性。但是,诚惶诚恐的养猪户中还是出现了降存栏、停上圈、宰母猪的现象。
    而恰恰是从前年开始,国家出台了能繁母猪保险政策,旨在保护我国起起伏伏、上上下下的生猪市场,给“忐忑不安”的养猪户们一颗“定心丸”。市场是无情的,有情的人文政策遇上了无情的猪市重挫,市场疲软下行现象,使人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曾经作为稳定苗猪供应措施的能繁母猪保险,是“暂停推行”,还是继续向前走?
    面对市场的持续低迷,农民养猪的出路在哪里?作为政府相关部门该做出应时性的解答,帮助他们解疑释惑。对业界有些“取消能繁母猪保险”、“暂停能繁母猪保险”的说法要及时疏导,以免误导市场,误导舆论,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为此,我们有必要澄清有关能繁母猪保险的认识问题。
    是“长期惠民政策,还是权宜之计”?政府出台能繁母猪保险的政策,是建立在扎实的调查研究之上,结合我国市场消费实情与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兼顾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国内外总需求的共同利益,是民心工程中的一项长期惠民政策,不是单单为激励生猪市场发展的养猪政策,更不是权宜之计。
    在论及能繁母猪保险问题时,南京市发改委日前对此表示的一段评说言之有理:“母猪保险”是一项长期惠民和稳定市场的举措,短期的市场波动不会动摇“母猪保险”,把眼前的生猪过剩归结于“母猪保险”,颠倒了因果关系,也混淆了农业保险的性质和目的。
    是“‘保险’财产,还是‘保险’市场”?能繁母猪保险,隶属于财产保险的农业类政策性保险,财产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这是财产保险的基本概念。作为对能繁母猪的保险概念来说,投保主体就是母猪,是政府扶持、保障能繁母猪的政策性行为,所以,无论是就投保主体还是财产保险概念,都是对进入财产保险的能繁母猪实施理赔等保险行为,不可能外延对这个时期生猪及其猪肉市场附带有保险责任,因此,此险种就是“保险”能繁母猪本身,不是对生猪及其猪肉市场实行保险。
    现在猪肉市场持续疲软,不是母猪的责任,则完全不应该因此而对形成保险关系、在保险期内的能繁母猪施行“停止保险”或“取消保险”。能繁母猪参与农业保险,消除了农民对母猪病死的担心,但农民养母猪是为了更大的赚头、更可观的增收,不可能为了1000元的保本理赔而去扩大养猪。母猪繁育增加,源于下游养殖户的旺盛需求,而整个市场对风险预警不足。这一切都是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非“母猪保险”之过。
    是“朝令夕改,还是持之以恒”?我们通常都说发展要有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作为一项长期惠民、利国利民的民心政策,既不能“走走停停、断断续续”,也不能“边做边改、朝令夕改”。
    国家推行实施的能繁母猪保险既是一项保障性的农村政策,也是一项保障市场供应,发展城乡市场经济的长期政策,不应该因为市场价格波动而取消或削弱此项政策的连续性。能繁母猪保险完全应该持之以恒,“朝令夕改”使不得。

 

TAG: 母猪 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