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家家不养猪 户户用沼气

发布: 2011-05-2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封锐 段晶
永州市零陵区竹园背村,136家农户,108个户用沼气池。曾经养殖、户用沼气双发展;也曾经规模养殖污染严重、沼气池却纷纷闲置;如今,解决农村户用沼气利用中的新难题,再次创新发展。
由发展,到困境,到再发展,“家家不养猪,户户用沼气”,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他们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带来了哪些新的启示?
旧模式面临新考验
竹园背村位于永州市零陵区,面积2.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36户,648人。
2000年来,竹园背村办了两件互惠互利的大事:大力发展养殖业,通过养猪增加村民收入,年出栏生猪5000多头;积极开展户用沼气建设,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历史机遇,全村共建沼气池108个,沼气入户率达80%。个人养殖为村民带来了收入,并为沼气池提供动物粪便原料;户用沼气让村民用上便宜而又清洁的能源,还同时处理了粪便污染。
但是,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两件好事却变成了两大难题。一方面,随着分散养殖逐步退出,竹园背村由家家养猪锐减至养猪户不足20户,沼气池使用率一度不到30%;另一方面,生猪集中养殖后,又没有条件建设配套污染处理设施和大型沼气工程,粪便污水大量堆积,并严重污染周边水源,群众不满,养殖场难以顺利办下去。
怎么办?
“十六字”办法
竹园背村支部、村委会在永州市零陵区能源办的指导下,通过探索创新,以规模养殖为依托,以服务网点为纽带,以市场运作为手段,采取“规模养殖、网点配肥、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的十六字办法,既保证了沼气池的原料供应,又治理了规模养殖污染。
不能苛求没有的,只能利用已有的。竹园背村发动沼气用户从养殖场运肥,保证沼气池不空肚。养殖场正愁污染没法治理,一拍即合。同时,红薯加工厂也愿意提供废渣。这样,村里有3家规模养殖场及红薯加工厂提供发酵原料,原料问题有了着落。
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养殖场面临防疫难题,部分农户家里劳动力外出无力挑肥。许多沼气池还是不能正常使用。
为此,竹园背村找零陵区能源办想办法,在村里设立一个服务网点,并配发一台拖拉机。该服务网点除了日常的户用沼气管理维护、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外,还比别的服务网点增加了一项新业务:由服务网点为沼气用户配送原料,形成肥源配送物流。沼气原料配送采取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用户自愿的模式。
平常一个户用沼气池,夏天约两个月、冬天约15天配送一次粪料,就能保证每天正常供气。每户每次送肥收取12元,每户平均每月只需花费10元左右,比起用煤,年均节省500余元。
同时,这也增加了服务网点的收益。一个网点每年可因送肥增收15000元。在此基础上,以肥源配送、技术服务和市场运作为特征的新式服务网点逐步成型。
竹园背村户用沼气的正常使用率又回到了100%,没有建池的农户还在申请建池指标;服务网点收益增加,队伍稳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养殖场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竹园背村被评为省清洁工程示范村、省生态文明村、永州市科学发展魅力村。
(本文来源: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TAG: 养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