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重庆查获26吨三聚氰胺奶粉 厂家用于生产雪糕(一)

发布: 2011-05-0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正当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问题人人喊打之际,三聚氰胺的“幽灵”再次现身:最近,重庆警方查获从内蒙古辗转来渝的三聚氰胺含量超标的“问题奶粉”2.6万多公斤。不法商家以低于市场价近万元的价格“攻陷”零售商,“问题奶粉”险些被制成儿童喜爱的冰糕进入市场。

  ■ 事件

  “问题奶粉”辗转千里入渝

  据新华社电 今年3月25日,重庆警方接到线索,称重庆吉喜达食品有限公司一大批用于生产冰糕等食品的原料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超标。警方专案组迅速封存了该公司及上游商家的奶粉2.6万多公斤。检测发现,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超标,长期摄入可能损害肾脏,造成患儿多发泌尿系统结石。

  重庆警方分赴全国各地调查,挖出了一条长达数千公里的“问题奶粉”行销路线图:

  2009年10月,一批由内蒙古扎赉特旗威力斯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多达3万公斤的“问题奶粉”被用于抵债,交给广西八旗商贸有限公司。这批奶粉明显可疑。它用简陋的白色编织袋包装,包装袋上无厂址、无生产日期、无品名,且部分奶粉板结严重。但它却畅行无阻,先被运至河南漯河市一处种子市场仓库存放,一年后又转移到重庆一处仓库存放,辗转数千公里。今年3月,部分奶粉被低价卖给重庆吉喜达食品有限公司。

  幸运的是,重庆吉喜达公司在购进“问题奶粉”后不久即被查。之前企业停产检修设备,“问题奶粉”尚未流向生产销售环节。目前广西、内蒙古、重庆相关公司负责人已被刑事拘留、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 探因

  靠低价攻陷中下游厂商

  有毒有害食品为何不但屡禁难绝,反而花样翻新?记者调查发现,首先是不法商家的“低价攻势”和巨大利益诱惑所致。经查证,广西八旗商贸有限公司“问题奶粉”卖给重庆吉喜达公司的价格是每吨2.2万元,获利甚丰,但每吨仍低于市场价近万元。

  其次,一些地方对食品药品生产和流通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这次在渝被查获的“问题奶粉”,近年来曾因三聚氰胺含量超标等质量问题几次被通报。然而“问题奶粉”仍然畅行各地。

  此外,行政执法部门和刑事执法部门缺乏有效衔接,导致违法成本过低。

  ■ 应对

  质检总局:非食品添加剂要加印警示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26日在北京出席全系统有关食品安全的电视电话会议时说,质检系统要摸实情,要搞清当地食品行业有哪些“潜规则”,特别是有哪些看似清楚、实际上不清楚的问题。

  支树平说,正在开展的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必须抓实。“此次整顿工作一定不能玩虚的,而要坚决动真的、见实的。”

  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说,根据国家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以及禁止在饲料和饮用水中使用的物质名单,生产企业要在非食品添加剂的化工类产品标签上加印“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等警示标志。

TAG: 三聚氰胺 重庆 雪糕 奶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