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伪狂犬病毒在猪场的流行现状及防控对策

发布: 2014-02-27 |  作者:  |   来源: 西班牙海博莱生物大药厂

上一篇 下一篇

  4. 阴性场免疫效果的评价

  同阳性场不一样,阴性场可以同时监测gE抗体和gB抗体来进行无临床症状的伪狂犬野毒感染的评估(gE)和无感染时免疫效果的监控(gB)。但是,gB抗体不能用来直接代表伪狂犬疫苗的效力,因为除了经典的攻毒保护试验外,其他的方法和数据都只能是评估疫苗效力的间接参考。此外,科学解读gB抗体结果也非常重要。首先,gB试剂盒是个建立于阻断法的定性试验,所以,有直接意义的结果是gB抗体的阳性率,而不是gB抗体滴度高低。母源gB抗体在未免疫仔猪体内检出时间可长达13周甚至16周,所以,仔猪本身的免疫效果要看仔猪16周以后的gB阳性率。我们实验室一直跟踪的是20周仔猪gB阳性率,我们发现:1)仔猪1次免疫,不论滴鼻还是肌注, 20周gB阳性率变化幅度很大:0%-100%;2)仔1次滴鼻+1次肌注,20周gB阳性率变化幅度为:80%-100%。有趣的是,仔猪1-3日滴鼻后,肌注选择在6周还是10周,20周gB抗体的阳性率接近,这一现象提示滴鼻免疫后,母源抗体对随后的肌注免疫的干扰不大,生产中肌注免疫可以在6周到10周间灵活安排;3)仔猪在5周到12周期间2次肌注,20周gB阳性率变化幅度为:60%-100%。所以,阴性场的免疫程序,我们推荐参考阳性场,采取滴鼻+肌注(一次或者两次)来到达最佳的免疫状态。

  回顾性来看,猪群爆发疫情时,紧急免疫仍然有效;疫情过后通过加强生物安全,及时淘汰阳性公猪和逐步更新阳性母猪,慎重引种,坚持滴鼻免疫和肌注免疫的组合,定期检测,就能顺利生产出阴性的后备母猪和公猪。阳性场转为阴性场后,切莫立即调整免疫程序,减少免疫次数,停止滴鼻免疫,否则,极易重滔覆辙。

TAG: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