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中储粮之变 双重身份引发质疑

发布: 2012-12-1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本站原创   

上一篇 下一篇

  消息:

  “金鼎调和油,率先公布配方,健康看得见!中储粮出品。”12月5日21点50许,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刚刚结束,一条广告就插播了进来。

  广告中所说的金鼎调和油,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于今年1月新推出的小包装食用油品牌。8月23日,该品牌曾经对外披露调和油配方,这在中国是首次,故广告中称其“率先公布配方”。

  事实上,上述广告问世时间不长,是12月1日起才在央视播放的。除了广告,中储粮的食用油产品也开始进入沃尔玛华北区58家门店,正式布局一线城市。

  卓创资讯农业分析师孙光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金鼎作为中储粮小包装食用油主力品牌,其诞生主要就是为了以市场手段促进食用油价格稳定,从而完成国家调控使命。

  同时,中储粮作为国家“政策性粮油储备企业”,一方面在收储时享受国家补贴,另一方面又从事经营性业务,其政商身份引发了外界关于不公平竞争的质疑。

  变身为调控?

  作为金鼎品牌的持有者,中储粮是中央直接管理的53家大型央企之一,中国最大的粮油企业。自2000年成立之日起,国家对中储粮的定位就是“大粮仓”,期望以其掌握的充足粮食储备来稳定国内粮价。

  但是近年来,中储粮开始由“大粮仓”向“大粮商”转型。2004年,中储粮提出了“建成集仓储、转运、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粮油企业”。2008年后,中储粮又相继向市场推出“龙系”、“隆鼎福”、“华夏粳华”、“盛湘”等大米品牌产品,以及“东鼎”牌面粉品牌产品。

  2011年4月,中储粮正式进军种业,在甘肃成立中储粮张掖金象种业公司;6月,中储粮又在上海推出了专门面向学校、工厂等团体的“海上花”食用油。

  中储粮官网中的“企业简介”栏目显示,中储粮总公司主业范围是:粮油仓储、加工、贸易及物流、仓储技术研究、服务。

  8月23日,在金鼎进军食用调和油市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储粮总公司副总经理陈克这样解释中储粮角色变化的原因:基于企业职责和社会使命,中储粮有责任也有义务进入终端市场,直接服务国家对成品粮油市场的调控,参与多元化市场竞争,增强国资品牌的话语权,达到维护市场稳定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目的。

  但与几家食用油巨头相比,金鼎的市场话语权仍然差距甚远。12月5日,记者咨询了多位经销商,有的表示该品牌影响力不大,有的则干脆表示“没听说过”。正因为如此,在8月时,即使金鼎公开宣布不涨价,也没能阻挡大品牌们涨价的“车轮”。

  双重身份受质疑

  针对金鼎的“不涨价”策略,有媒体称,金鼎的价格之所以便宜,主要是由于中储粮在上游收储、加工环节的成本优势。中储粮借助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与民争利,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对此,北京金世仓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兵向记者表示,中储粮收储的都是国内的非转基因大豆(4782,7.00,0.15%),种植数量少,价格每吨也要比进口大豆贵200元左右,其主要用途是制作豆制品。榨油行业使用的原料绝大多数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所以中储粮在成本方面与其他企业一样,并没有优势。

  除此以外,中储粮半市场半政策性机构的双重身份也引发过不少问题,因此饱受外界质疑。

  今年6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质检中心的第一报告期品质检测显示,中央储备粮不合格率高达22.24%。业内人士称,中储粮在收储过程中,以次充好。

  去年以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下属粮库发生了一系列贪污腐败案件。去年11月,河南周口直属库主任乔建军携巨款潜逃国外。12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被中纪委“双规”。今年7、8月间,中储粮驻马店直属库主任郭玉林、商丘直属库主任魏显龙、安阳直属库主任李守根相继被检察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专家分析,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中储粮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体的双重身份造成的。

  针对这些质疑,今年2月,中储粮购销计划部副部长金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内部正在“打造防火墙”。例如,中储粮油脂公司镇江油脂基地就将加工业务、仓储业务在财务、业务上相互独立。加工业务由自己的总经理负责,而仓储则由中储粮公司的三级法人负责。加工业务、仓储业务二者在财务上单独核算,自负盈亏。针对以上质疑,12月5日,记者向中储粮油脂营销有限公司发去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止,尚未收到回复。

  尽管饱受质疑,但中储粮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中储粮油脂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近日表示,金鼎明年的销售目标是30万吨,以后会按照每年50%的产能扩充速度来进行扩张,中储粮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将销售规模做到100万吨,届时金鼎会在食用油整体市场份额中占到10%-15%,由此控制一点话语权。

TAG: 河南 安徽 北京 上海 甘肃 油脂 农业 种植 大豆 食用油 面粉 检测 政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