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批发市场2000斤白菜卖50元 市区仍1斤1元

发布: 2011-11-17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核心提示

  眼下,正是白菜收获上市的季节,但市场上的白菜价格却是“跌跌不休”且严重滞销。究竟是何原因让白菜价格大幅跳水?“菜贱伤农”的问题又该怎样解决?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2000斤白菜卖了50元

  11月11日一大早,莱西市姜山镇绕岭村57岁的白菜种植户张良德夫妇又载着满满一车白菜来到了店埠镇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老两口已经连续两天来这卖白菜了。

  “前两天一斤最高六七分钱,现在5分钱1斤都卖不出去。”谈及眼下的市场行情,老张直摇头,“昨天这时候来了有30多车近10万斤白菜,就卖出1万斤,今天大伙都不来了。”记者看到,偌大的市场就停着三辆卖白菜的车。

  老张告诉记者,他今年一共种了6亩白菜,平均亩产10000多斤。“一亩地需要两袋化肥360元,塑料地膜60元,农药30元,再加上种子、人工费等,每亩的成本要700多元。”老张掰着指头算到,按照今年的收购价,卖菜的钱还不够成本。

  “就盼着早点有人收,如果今天还卖不出去,这车菜就该扔掉了。”老张满脸愁容地说,已经放了两天,再放就烂了,更没人要了。

  下午3点多钟,批发市场越发热闹起来,萝卜、大葱等批发摊位前熙熙攘攘,唯独老张所在的白菜摊位区冷冷清清。傍晚临近,又陆陆续续来了十几辆卖白菜的车,老张和他们凑到一起,边交流着行情边等着菜贩子来收菜。熬到晚上8点钟,终于有人看上了老张的菜,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老张这满满一车白菜以每斤2分5的低价卖给了菜贩子。

  “6点多从家出来,等到8点多,2000斤白菜就卖了50块钱,就是打一天零工也远不止这些,还得搭上饭钱、油钱。今天又赔了不少,明天不打算来了。”老张无奈地说道,“过几天小雪,白菜进入集中收获期,菜价还得跌,那就只能看着白菜烂在地里了。”

  “小生产”与“大市场”

  仍未有效对接

  今年52岁的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管委副主任于范成是一位种了30多年菜的老行家,在他看来,白菜滞销菜价下跌,直接原因是白菜的密集上市,短期内供需逆转。

  “去年这个时候,在韩国泡菜危机等传言的推动下,白菜的价格一度达到历史高位,菜贩子都去地里抢白菜。”于范成说道,“这让很多菜农尝到了甜头,于是今年纷纷扩种,种植面积加大,再加上整体气候条件有利,白菜大丰收,从而导致了菜价降幅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其实去年白菜也是丰收年,但因为市场预期高,当时好多商户收购大白菜储存,掩盖了当时供应比较充足的状况。结果存大白菜的人都赔了钱,今年就不敢存了,加上供应量大,农户销售就出现了困难。”于范成继续分析说。

  实际上,今年以来,“菜贱伤农”的现象已经多次出现。仅以我省为例,从五月份的部分叶菜滞销,十月初的大蒜、生姜价格下滑,再到现在的白菜销售难,农产品滞销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李国祥指出,从表面来说,天气因素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今年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深层次暴露的仍是农户的“小生产”与现代经济的“大市场”之间缺少有效产销对接。

  采访中记者发现,郊区白菜价跌滞销,城区里的白菜却仍是高价,每斤的价格甚至高达1元。

  进城之路何时通畅

  对于农产品而言,产销直接对接似乎成了一个难解的结。

  近年来,商务部提出农超对接,最近又推广北京经验,实行周末蔬菜直销车进市销售,这都是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有益尝试。但农超对接自2008年实施以来,效果并不理想。

  张良德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绕岭村距离莱西市区15公里,但他仍要赶到20公里外的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之所以“舍近求远”,是因为他们拉菜的车根本进不了城,只能将菜卖给菜贩子。对于张良德这样的菜农来讲,最想看到的就是进城的路畅通无阻。

  一毛钱的白菜为什么进不了超市?需要平价蔬菜的市民为什么买不了滞销的白菜?横亘在这中间的,恐怕还是一些既得利益的构架:比如以高油价、高税费、高入场费等为核心的流通售卖环节,比如以高比率“倒手费”为利润的诸层中间商……

  业内专家指出,缓解“卖菜难”,靠网友“献爱心”或者政府呼吁组织,终归是杯水车薪,真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打破既有利益分配格局。从长远来看,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大物流畅通的建设,建立有效的产销对接机制。即便销路畅通了,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仍然是很难避免的,因此,政府还需辅以“蔬菜最低收购价制度”、“种菜补贴制度”等,给予菜农必要的保护和补贴。

TAG: 白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