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玉米仍以政策影响较大

发布: 2015-12-23 |  作者: 佚名 |   来源: 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2015年9月18日国家粮食局公布了关于15/16年度玉米收储进度工作安排的通知,当日玉米期价应声下滑,接近跌停,之后玉米及淀粉不断走弱,本文将综合往年收储情况及今年玉米产销形式进行分析。

  一、临储变化引起短期市场崩盘

  我国玉米连年丰产,国家托市压力不断增大,自2008年起以来玉米市场价格跟随临储水涨船高,高出国际主流玉米价格30%以上,同时国储库库存压力不断浮现,仅以2014-2015年度为例,国家财政收入10万亿左右,仅用于玉米收储的财政负担在5000万亿人民币以上,沉重的财政压力及库容压力下,国家于2015年出台新的收储办法中表明国家新一年度收储价格调低至2000元/吨,收储仍是面向三省一区的东北玉米主产区,省间玉米不再存价差阶梯,收储价以国标3等掌握,阶梯差为40元/吨,即超过720容重,杂质2以下霉变2以下玉米收储价为2080元/吨,而与去年相比,同样作为国标三等玉米的价格收储价格由2240降至2000元/吨,降幅较大,引起市场短期恐慌。

  图1 2015年玉米盘势

  

鲁证期货(年报):玉米仍以政策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 鲁证期货研究所

  (一)玉米库存压力巨大

  今年临储最大的变化即价格发生变化引起市场猜测及恐慌,同时国家强调2霉变以上玉米国家不再拨款收储的信息同时传递了较大利空,踩踏现行出现后市场一路下行,至1788止稳缓慢回调。

  让我们把视角转回2008年,08年起国家开启托市收购玉米,价格定为1500元/吨(吉林价格,阶梯20元/吨),当年分批次共收购玉米3566万吨,对市场支撑明显,农民收入得到保障并有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2009年因宏观经济及种植调整、消费变化等因素国家收储量在134万吨左右,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强于往年,囤聚现象增加,2010年、2011年国家分别收储1100万吨玉米,价格也调整至1800元/吨、1980元/吨。截止去年,国储结余库存约1.5亿吨,按照目前收储进度看,库结余超过2亿吨完全有可能,届时全国玉米结转量将接近一年总产。

  图2 收储形式发生变化

  

鲁证期货(年报):玉米仍以政策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 鲁证期货研究所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报道,我国将在明年继续调低收储价格,以逐渐向国际价格接近,并逐步实现玉米的市场化运行,2015一年是玉米由政策市转向市场定价市的开头年,价格波动剧烈,预计2016年4月30日结束收储后玉米将继续偏弱下行。

  (二)今年政策有何不同

  根据“国家粮食局新颁布《关于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储存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15/16年度玉米收储工作与往年比有以下不同:

  第一:首次调低收储价格,至2000元/吨。 第二:开启收储时间提前至11月1日,早于平常年份约30日,此改变证明了国家粮食局预测到调低价格后市场价格将崩盘,亟需提前收储赶在东北玉米集中上市时节收储,以化解一部分农民卖粮难问题。

  第三:强调霉变2以上不再收储,往年霉变控制在原则上也要求2霉变以上不收储,但实际操作中会放开,且去年由于高霉变粮食较多,国家收储库放宽至5以内都可交储。按照往年平均推测,2霉变以上玉米东北产区约有45%左右,3霉变以上有23-28%左右,严格控制后势必对市场价格造成冲击,并且市场不同品级玉米价格将分化。

  第四:增加色变粒不完善粒归属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收储以国标三等粮为标价,低于三等则不可收储。交易所交易玉米合约标的为675容重的玉米,介于国家二等粮与三等粮之间,且交易所2-4霉变玉米可通过贴水50进行交割。

  第五:要求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各省在自行出台方案解决2霉变以上玉米问题,截止目前看,仍未有省出台相关方法或意见。

  (三)收储能否再次有效托市

  目前看各省收储速度很快,截止2015年12月10日国家临储共收购玉米3190万吨,其中黑龙江省临储超过1900万吨,占全国收储总量60%左右,若按照此速度继续,本期收储将超过1亿吨,若以过往年份的收储速度进行比拟,临储量将超过9000万吨,势必对市场价格造成强烈托底。

  (四)市场传言定向抛储将会造成何种影响

  近日在各媒体中盛传国家将提前抛储临储陈玉米,价格很低,对市场造成一定恐慌,期价应声而降,经分析我们认为定向抛储时间节点不会在春节之前,且抛储玉米量有待商榷,国家收储成本巨大,在收储同时定向抛储拆自己及种粮百姓的台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抛储在4月30日之前执行,量及定向规模、行业仍需确认。

  二、玉米交易基本面分析

  (一)供给

  作为进口配额管制型农产品玉米内贸色彩浓厚,进口量在有效需求的百分之3左右,影响市场价格能力及其有限。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猛增,因大豆(3700, -38.00, -1.02%)、棉花(11425, -75.00, -0.65%)等的种植效益下降,玉米成为种粮民众首选作物。

  图3 玉米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鲁证期货(年报):玉米仍以政策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 鲁证期货研究所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连年走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玉米种植面积超过3800万公顷,剧各类农产品首位,连年丰产背景下,玉米价格不降反升,库存压力逐渐增大。

  图4 期末库存急剧增高

  

鲁证期货(年报):玉米仍以政策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 鲁证期货研究所

  我国结转库存接近年总产,且已超过一年消费总量,未来我国粮食工作的重点是化解天量库存,目前看定向向燃料酒精行业销售陈玉米的可能性较大。

  图5 总供给形式压力过大

  

鲁证期货(年报):玉米仍以政策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 鲁证期货研究所

  天量期初库存加之今年丰收玉米产量,总供给超过四亿吨。超过有效需求的两倍。在区域方面,黑龙江供给全国百分之14.5%的产量,吉林、内蒙古、山东等都是玉米传统产出大省,东北三省一区加山东、河南、河北占全国总产量百分之60以上。

  (二)需求

  如下图所示,我国玉米消费比例特点典型,以饲料消费为主,深加工消耗玉米量次之,使用消费多年稳定在900万吨左右,损耗问题较突出。

  图6 需求组成

  

鲁证期货(年报):玉米仍以政策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 鲁证期货研究所

  需求中玉米饲料部分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图7 饲料需求曲线

  

鲁证期货(年报):玉米仍以政策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 鲁证期货研究所

  我国饲料消费用玉米连年增高,但在2015年出现首次下滑,其原因可能是前期养猪利润较低,生猪存栏量不断下滑导致,。

  图8 饲料消费前景低迷

  

鲁证期货(年报):玉米仍以政策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 鲁证期货研究所

  如上图所示,我国生猪存栏在2015年下滑明显,由年初约4亿只下滑至3.85亿只,降幅3.75%,给饲料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三、价格分析

  今日山东地区玉米现货价格1860-2000间,东部地区价格较高,鲁西地区价格偏低,较前期价格已有起色,回顾今年玉米市场行情,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请看下图

  图9 现货价格继续下行后企稳

  

鲁证期货(年报):玉米仍以政策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 鲁证期货研究所

  以最有代表的金鳞玉米价格为例,自9月初开始,现货价格急速下滑,至收储开启后得到支撑,若无政策托底,三等粮价完全科能滑至1600左右水平。盘面玉米价格为北方港口玉米价格,而吉林地区正是港口玉米供给上游。让我们回到盘面相关港口价格,如下图所示。

  图10 港口价格变化趋势

  

鲁证期货(年报):玉米仍以政策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 鲁证期货研究所

  港口价格在临储后得到有效支撑,一等粮价格迅速弹至收储价平价水平。

  现货:

  东北临储收购已开始,收购期决定玉米现货价格走势的关键即是东北产区尤其是黑龙江的收购力量和农民卖货。收购力量来自国家临储、地方托市和本地深加工(也会受到补贴 政策的影响),影响因素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收购意愿及由此而来的实际把关程度、分区域 的仓储和烘干能力(报道总仓容已准备8000万吨,但据说黑龙江2600-2800万吨,低于上年 3620万吨的收储量),关注临储收购进度及地方相关政策;农民卖货影响因素包括农民销售 意愿及存储条件、天气,关注农民卖粮进度。可以设想以下几种节奏:一是临储启动后现货 市场稳定,市场将关注临储进度及后续政策;二是临储未能托住东北现货(临储严格或者农 民卖压大),东北现货快速下跌倒逼更多支持政策,则现货在11-12月形成一个阶段低点; 三是现货市场快速上涨但收储价应是顶( 如果价格大涨至临储价格以上则收购量受限、进 口替代品减少有限,后期价格看空),后期关注消费、替代品进口和后续调控政策。目前市 场正在呈现第三种走势。收购期结束后,市场将根据更清晰的15/16年度供需评估、临储投 放政策以及新作政策预期来交易,但通过价格下跌实现去产能、去库存应是市场中长期的主逻辑。

  期货:

  近月(1月)交易现货市场及盘面结构(谁接货谁交货以及各自成本),目前看将逐渐向交 割成本靠拢。 盘面交割成本:目前黑龙江深加工最低1730,霉变超2时超1%扣0.5-1%,则霉变4玉米的挂 牌价为1695-1713,加上烘干成本70后即1765-1783,加上上车板和运费120到北方港口 1885-1903,再加上交割费用35和贴水交割50,则对应盘面1970-1988。

  远月(9月)交易临储投放政策、新作政策预期以及15/16年度销售期东北地区供需关系。

  四、区域问题

  目前我国玉米定价一改以往东北产区+港口的定价模式,各区域分化明显,特征中心地域定价机制复杂多变且互相影响,在2015年暴跌后形成新的定价模式体系。

  首先看东北产区,东北产区在收储期受收储政策影响最深,直接改变供需格局,以2014年度收储季为例,东北产区有效需求外总供给超额约6000万吨左右,收储总量8300万吨造成超过2300万吨的缺口,华北粮因无政策托市流向东北临储量增多,同时也改变了华北的价格格局;其次是锦州港及鲅鱼圈港的价格影响。

  其次看北方港口,以锦州港和鲅鱼圈为代表,大连港作为大港交割吨数最多,但在东北至广东港的贸易商占比较小,北方港受东北产区价格的影响最大,南港港口玉米作为被动方接受价格调整与大麦高粱的走货比例,近年我国大麦高粱DDGS进口量猛增,也给北方港口带来一定压力。

  华东地区定价模式主要受山东及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影响,汽运较多,东北港口粮运至连云港的也较多,近年来,新疆玉米对华东玉米市场也造成一定冲击。

  以广东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定价模式较为复杂,一方面受北港玉米的价格影响较大,其次是进口替代品与内贸玉米形成互动,相互渗透。

  五、新年展望

  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会议向外界传达信号为新的一年粮食工作的重点在于去库存及调整优化结构,业内预计在1号文件后国家将向外界积极传递新一年收储工作安排的信号,防止高地租低收储矛盾伤害种粮百姓,新一年请关注以下几点:

  一、国家抛储时间节点及抛储价格

  二、是否定向销售陈粮及价格

  三、收储总量

  四、临储是否一次性转国储

  五、玉米北粮南运运费补贴

  六、新一年收储安排

  玉米在至少未来1-2年内仍以政策影响较大,请持续关注政策变化。

TAG: 政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