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第四季度稻米分析预测

发布: 2013-10-13 |  作者:  |   来源: 中华粮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稻谷生产可能小幅减产。2013年,在国家政策加大支持粮食生产的刺激下,我国粮食生产继续向好,夏粮增产39亿斤,早稻增产15.7亿斤。为国内粮食十连增开了好头。目前秋粮即将进入收获期,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全年粮食产量实现十年丰的可能性很大,但稻谷生产则不尽然。受7月份以来的南方干旱影响,以水田为主的水稻生产受到了严重威胁。综合农业部和防总部门的统计显示,在高温的8月,南方地区有2000万亩左右中稻出现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导致授粉和结实率低。部分地区双季晚稻因缺水栽插困难,只能改种。在北方,入汛以来,东北、华北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多3-5成,三江平原和华北部分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单黑龙江省的洪涝灾害已经使全省农作物成灾面积达到2616万亩,对粮食生产产生很大影响。

  国家相关部门最新预计,2013年全国稻米产量为2.02亿吨,将比上年减少1%。其中,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91.9千公顷,比2012年增加27.1千公顷,增长0.5%;早稻产量3407.3万吨,比2012年增产78.3万吨。全国晚稻产量为3470万吨,较上年减少267.5万吨,减幅为7.2%。预计全国中稻产量为13322.5万吨,较上年减少34.5万吨,减幅为0.3%。而中稻产量减产幅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东北粳稻面积增加200多万亩弥补了单产下降造成的损失。虽然今年国内稻谷产量有所下降,但仍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供应继续向好。

  大米进口继续保持高位,2012年以来,国内进口大米数量大增,对我国的稻米市场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尤其是中晚籼米市场因而跌跌不休。今年,大米进口量仍在增加,据海关统计,1-7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145.8万吨,同比增加5.6万吨,增幅为3.97%。这其中还不包括数量庞大的走私大米。国内大米进口数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大米价格高于国际大米价格。虽然进口总量仍呈增加态势,但5月到7月期间中国的大米进口量下滑,为46.49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3%。七月份中国进口了14.1万吨大米,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7%。月度进口下滑既有配额控制的原因,也有越南等地大米价格上涨等因素。大米进口短期下降为国内稻米价格反弹提供了条件。

  虽然三季度国际大米价格有所回升,但国内大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由于全球大米继续增产,后期国际大米价格有继续回落的可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9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3/1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将增至创纪录的4.97亿吨,比上年的4.91亿吨增长1.3%。大部分产量增幅集中在亚洲地区。全球大米期末库存可能在1.81亿吨,比上年增长4%。受需求疲弱及供应增加,三季度未,我国大米的主要进口国——越南大米价格已触及三个月低位,泰米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降,而同期国内大米价格则国中秋国庆双节出现了小幅上涨,内外价差继续拉大,大米进口动力将有所增强,后期国内大米市场仍将承压。

  供应压力依旧较大。虽然今年国内稻谷产量预计有所下降,但仍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加上进口大米规模继续保持高位,国内稻米库存继续增加。预计2013/2014年度稻谷结余300万吨以上。随着稻谷库存的持续增加,国内稻谷进入了高库存时代,供需形势将继续趋于宽松。其中东北水稻库存接近1800万吨,库存消费比69%。由于供求关系是影响稻米价格的根本原因,因此,单纯从供求角度讲,稻米市场整体上已不具备趋势性的上涨机会,只有个别品种、局部地区才有可能出现阶段性上涨行情。

  政策

  稻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无论是生产还是流通,都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对稻谷市场影响较大的政策包括最低收购价政策、临储轮出政策以及各类生产扶持政策等。在各种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农户种稻积极性持续较高,国内稻谷连年丰收,库存逐年增加,加上近年来大米进口量也大幅增加,国内稻米市场供应压力不断增大,稻米价格下行的动力也随之增强,单方面主动性上涨的能力已大幅减弱。如果没有外力干预,依靠稻米市场自身的力量化解下行压力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只有依靠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干预,才能确保稻米市场的平稳发展。特别是今年,因南方籼稻收购同比减少400万~500万吨,农户待售余粮增加,且储备稻谷轮出不畅,籼稻市场节节走低。如果没有国家启动托市收购政策等“有形之手”的干预,今年新早稻登场首先就将惨不忍睹。而正是依赖政策干预,才使得早稻收购市场能迅速拉起。前两年粳稻托市收购也同样避免了粳稻市场的大起大落。同时,也正因为国家掌握了较多的临储粳稻库存,总计在1100万吨左右,随时可以轮出,在此高压下,虽然当前粳稻市场粮源有所吃紧,但也没有出现哄抬价格现象。

  目前,新中籼稻已经上市,收购价格明显低于最低收购价。同期粳稻价格也在托市价附近徘徊,随着新稻的集中上市,后期将面临较大的季节性供应压力,走弱的可能性较大。为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农发行、中储粮总公司在9月18日联合下发了《2013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预案》规定,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8省(区)执行时间为2013年9月18日至2014年1月31日;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为2013年11月16日至2014年3月31日。为解决仓容紧张问题,《预案》特别对收购仓容提出了要求。相信只要各地认真落实《预案》,通过仓房维修、腾仓并库,积极销售出库、跨省移库等措施,一定能克服仓容紧张的难题。而随着《预案》的发布,预料各主产区将会陆续启动托市收购,稻谷市场后期有望逐步企稳。

  价差

  由于国内稻谷连年丰收,供求相对宽松,且每个品种均呈现短期“过剩”的局面,加上进口大米价格低廉,进口规模偏大,也对国内大米构成了较大的压制作用,国内大米市场基本上难以出现单边上涨行情,只有个别品种、局部地区、某个阶段才可能出现小幅上涨行情。而要出现局部性上涨行情,起主要作用的将是它们的比价关系合不合理,出现高估的品种价格将会出现回落,低估品种的价格则有可能出现补涨。新产早籼稻价格因启动了托市收购,当前价格显著高于中晚籼稻,价差出现倒挂现象,明显不合理,后期有回落的要求。而中晚籼稻当前价格在三大品种中最低,且与粳稻的价差处在历史中上水平,继续下跌的动力不足,后期反弹的可能性较大。由于粳籼价差相对较高,且当前粳稻价格与与最低收购价接近,在总体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后期缺乏显著上涨的动力。

  其它

  除上述影响因素外,对国内稻米市场影响较重要的因素还包括:一是物价涨幅。稻米市场与物价指数的相关程度较高,由于2013年经济处于去库存阶段,物价涨势放缓,1-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5%。而一般CPI涨幅低于3%,对稻米市场的反作用就相对有限。预计年内CPI不会出现大幅波动走势,因此,稻米市场跟随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光盘行动”。为了减少餐桌上的浪费,国家大力提倡“光盘行动”,自年初实施以来,有效减少了粮食浪费现象,相应减少了大米的需求,这也是部分贸易商大米经营量下降的一个重要诱因。三是“限酒令”。2012年下半年,政府提出了更为严厉的禁酒令,狠刹公款吃喝风,公款吃喝得到初步遏制,国内酒业高速增长势头出现逆转,部分酒企的销量下滑较大,这也将一定程度减弱稻米的需求。

  四季度稻米市场走势预判

  随着四季度的到来,中晚稻的生产形势将逐渐明朗,虽然产量预计小幅减产,但仍将会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加上进口压力依旧较大,考虑到国内稻谷近年来结余较多,供应压力继续增加,稻米市场四季度整体上涨的可能性较小。随着新稻集中上市期的来临和短期面临需求清淡,中晚稻季节性下跌的可能性较大,产区启动最低收购预案的可能性也较大。

  中晚籼稻托市启动,继续下跌空间有限

  目前新中籼稻已经上市,开枰价格基本上较弱,9月底,湖北新产中籼稻收购价为1.25~1.30元/斤,略高于陈稻价格。安徽新产中籼稻收购价为1.25~1.31元/斤,湖南、江西两省中晚籼稻价格为1.22~1.28元/斤,优质稻价格略高,但也仅为1.32~1.34元/斤,均低于最低收购价。由于市场主体入市非常谨慎,随着中籼稻的大量上市,预计后期价格不会出现根本改观,托市收购预案启动难免,目前《2013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已经发布,执行时间为2013年9月18日至2014年1月31日。

  湖北省已于23日启动了托市收购收购预案,参与托市收购的第一批562家委托收储库点开始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1.35元/斤挂牌收购中晚稻。安徽省和四川省也先后于25日和27日启动了中晚稻(含粳稻)最低收购价预案。为方便农民售粮,一次性确定并公布中晚稻委托收储库点728个,有效空仓容479万吨。其它主产区也在积极准备启动之中。托市收购的启动无疑将会提振市场的信心,并将逐渐托起整个籼稻市场,单凭这一点,后期中晚籼稻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并有可能在现价基础上出现小幅回升。同时,因下跌时间长,下跌幅度大,当前中晚籼稻价格在三大品种中最低,且与粳稻的价差处在历史中上水平,继续下跌的动力也不足。另外,晚稻减产已基本明朗,预计较上年减少267.5万吨,供应压力也将较预期有所减轻,有助于中晚籼稻价格的企稳反弹。

  走势推测,由于中晚籼稻托市收购预案发布的时间早,启动时间快,预计中晚籼稻下跌动能不足,短期维持当前价格可能性较大。随后将在各主产区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的拉动下,逐渐克服新稻上市压力,向托市价附近靠拢,并维持小幅波动,总体上可能先于粳稻市场企稳回升。

  粳稻市场节后或将下跌,南强北弱的可能性较大

  受镉米事件刺激和市场粮源偏紧影响,粳稻市场二季度未率先触底反弹,后期又受东北洪涝灾害和中秋国庆双节需求增加刺激,带动米价走高。9月底,粳稻价格基本上位于3000元/吨左右,与托市价接近。当前新粳稻已开始上市,随着后期上市量的增加和节后需求趋于平淡,预计粳稻市场节后有小幅走低的可能,且可能呈现南强北弱之势。

  首先,节后将迎来新粳稻的上市高峰。尽管8月份出现“南旱北涝”,但粳稻生产总体仍较好,预计产量与上年持平或略增,季节性供应压力依旧较大。而即使启动托市预案,也将在11月16日之后,这之前市场收购难免谨慎。其次,节后大米市场将有两个月左右的平淡期,而粳籼价差的扩大,也削弱了粳米的竞争力。第三,高库存也给粳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由于连续两年启动了托市收购,粳稻库存偏高,单东北水稻库存接近1800万吨,库存消费比69%。过高的库存使得贸易商担忧心理挥之不去,不敢大胆入市做多。第四,泰米的走低也将给粳米带来一定的压力。此前,因泰米价格相对较高,进口大米冲击的主要对象是中晚籼米。目前泰米价格已由二季度的每吨540美元左右降至目前的440美元左右,这可能对与其品质相近的粳米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虽然粳稻需求长期看好,但短期却有走弱的可能。国庆后随着新稻上市的增多和需求的减弱,粳稻价格有继续走弱的可能,并有可能跌至最低收购价以下,部分主产区仍有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的可能。而随着11月中旬托市收购启动,粳稻市场将有望逐步企稳。

  虽然节后国内粳稻有走弱的可能,但南北两大产区因影响因素不同,在大趋势相同下走势或将有所差异,南方产区的粳稻有可能率先企稳,主要原因:一是供应压力不同。虽然今年粳稻总产量预计与上年变动不大,但苏皖浙粳稻产区在8月份遭受了较严重的干旱影响,特别是浙江省有一半的稻田受旱,产量较上年下降的可能性较大。而东北产区虽然也受到了洪涝影响,由于该地区粳稻种植面积增加了240万亩,因此总产量减产的可能性较小,总体供应压力较南方产区大。二是与销区的地理位置不同。苏皖产区距离主销区相对较近,距沪杭销区只有咫尺之遥。而东北产区距离南方主销区不但距离遥远,而且四季度正是物资运送的繁忙季节,出关还可能面临铁路运输瓶颈。三是库存压力不同。据统计,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通过铁路运出黑龙江大米累计数量304.8万吨(不包括稻谷),比上年同期减少66万吨。由于2012年东北稻谷较上年大幅增产,外运稻米数量较去年减少,意味着余粮较上年增加。同时连续两年启动托市收购的1100多万吨临储库存目前基本没有轮出,而这部分库存大部分在东北地区。相反,苏皖稻谷因走货快,库存已经见底,压力较轻。四是南方粳稻品质得到提升。东北地区粳米价高主要原因是品质较好,而通过不断改良,苏皖粳稻的品质不断得到提升,性价比优势较明显。

  早稻市场将趋于清淡

  目前已临近9月底,意味着早稻托市收购预案很快将终止,作为今年早稻收购主力军的中储粮系统将撤出早稻收购市场。由于早稻价格高于中晚籼稻,缺乏市场竞争力,加上中晚稻开始陆续上市,企业的兴趣将会转向中晚稻,因此后期早稻价格可能走弱。目前,农户手中的稻谷该出售的已基本出售,市场粮源有限。据统计,截至9月15日,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879.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6.4万吨。随着粮源的减少,预计购销将逐渐清淡,新早稻市场后期很可能会呈现出有价无市的局面,将逐步被边缘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