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进口粮大增 或引发粮食行业调整

发布: 2013-06-0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博亚和讯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期,湖北以及邻近的江西、安徽等省部分农民遭遇粮价下跌、卖粮难的问题,这是近年中国大力鼓励粮食生产后鲜见的情况。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这是去年大量进入中国的进口大米产生的连锁效应。

  去年以来,湖北大米主销的广东和福建等地米市,涌入大量进口米。来自越南、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的廉价大米占据了这些地方约40%的市场份额。据悉,进口米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价格低于国产大米。去年上半年,国内粳米市场平均价是每吨680美元,而经广东口岸进口大米的平均价格仅为每吨486.4美元。今年以来,越南等地大米价格进一步下跌,到广东港口完税价仅为每市斤1.55元,市场批发价为每市斤1.60-1.68元,比国产大米价格低20%-30%。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企业从成本优势考虑,以进口替代国产的意愿增强。另一方面,国内外价差明显使企业有利可图,进而拉升粮食的进口需求。

  来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全年进口大米231.6万吨,同比增长3.1倍,为2000年以来最高值。今年前三个月,大米进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国进口大米69.2万吨,同比增加45.3万吨,增幅约190%。目前我国大米自给率超98%,进口量仅占国内产量1.7%左右。虽然进口总量对中国自产总量来说几乎“微不足道”,但进口大米对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已经开始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可能还将加剧。

  湖北部分产粮大县的粮市上,进口米也开始增多,价格普遍比本地米低3毛左右。一些小型企业为了生存,将进口大米掺兑到本地米中,以降低自己的成本。这种现象不利于当地企业的良性发展。大米加工企业受进口米冲击可能逐渐迎来一个洗牌过程。一些不良资质和市场承受力小的企业可能在进口米的冲击下逐渐退出市场,而一些坚持品牌和质量,以及资金雄厚的大中型企业更能承受进口米的冲击。

  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粮食产品市场调研及发展预测报告》显示,进口增加、国内外粮价价差大可能是中国粮食市场长期面临的局面,因此理顺粮食流通格局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应尽快调整粮价补贴政策,用市场手段解决流通领域的问题。

TAG: 粮食 行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