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水产膨化料:狭路相逢 竞争残酷

发布: 2012-04-10 |  作者:  |   来源: 水产前沿

上一篇 下一篇

  膨化料在2010-2011年的发展,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节奏。对饲料厂家而言,或许狭路相逢,前途仍有残酷的竞争,但膨化料仍将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膨化料在2010-2011年迎来了井喷式增长,并被认为是“疯狂的膨化料”。我们在2007-2008年就已判断膨化料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应该说,今天的情况印证了当时的预测,但进度和广度比我们的预测要稍慢一些。膨化料是否疯狂,膨化线是应该在近期上马,还是应该看几年再说?待我们从头说起:

  10多年前,膨化料还是个新生事物时,我们对膨化料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评估,结果主要为两点:

  1、生产成本每吨高200-300元。

  2、在实验室条件下养殖常规鱼,饲料系数在高于和低于颗粒料间波动。

  结论是:投资大,产量低,成本高,技术不成熟。

  应该说,这一评估是准确的,符合当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

  在这一评估结论下,主推颗粒料的大水产饲料厂家飞速发展,反观当时的一些膨化料厂家,由于投入高,产能低,膨化料价格高,再加上当时膨化料配方不成熟,特别在名优鱼类上,膨化料加工工艺对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破坏与颗粒料有较大差异,而当时对这些问题研究尚未深入,常常因为饲料原因导致鱼类出现生长、疾病、死亡等问题,因而相关膨化料企业发展缓慢。

  那么,今天,我们对膨化料进行再评估,主要关注两点:

  1、是否是必然趋势。

  2、节奏如何把握。

  让我们对膨化料的发展做一一解析:

  一、膨化料蓬勃发展的根源并不在行业本身——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是促进颗粒料向膨化料转变的根本原因

  1980-2010每年出生人口从约2000万下降至约1500万(《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2、大学招生:从占人口比例几乎可忽略不计,上升到600-700万人/年。大幅度降低了低文化素质劳动力的比例。

  3、低文化素质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的同时,这部分劳动力中愿从事体力和农业等艰苦工作的比例也在大幅减少。

  庞大且发展中的经济规模,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保持或增加。

  “疯狂的膨化料”可以作为民工荒的注脚。我们可以以月工资是1500、3000、5000、10000、20000元水平大体推算养殖户选择颗粒料和膨化料的比例(当然可以在推算中加上投饵机的影响因素),我们就可以了解为什么膨化料会疯狂,膨化料的疯狂与人口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毫无疑问是相关的,经济发达的广东出现养殖户一天只喂一次鱼,也是宏观经济在微观上的体现。

  二、膨化料效果稳定

  1、从营养学消化吸收的基本原理判断,膨化料的优点是:淀粉熟化好、抗营养因子减少多更利于吸收。缺点是:膨化过程会破坏热敏维生素,美拉德反应等会影响消化吸收。优缺点正负相抵,从水产动物消化吸收过程本身分析,理论上由于配方、原料等的变化,在养殖试验条件下,有时颗粒料会略占优,有时膨化料会表现好一点,这都是正常的,这也是以往对膨化料和颗粒料饲料效率评估难以获得定论的主要原因。

  3、由于物理性状差异,颗粒料在在运输、储存、投饲中的粉化率远大于膨化料,混养时,花白鲢能有效利用粉料,养殖户也曾经将“膨化料不长花白鲢”作为膨化料的缺点之一,但在养殖模式趋向高产单养的模式下,颗粒料的粉料将多出膨化料百分之几的浪费。

TAG: 狭路相逢 水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