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7月31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发布: 2012-08-18 |  作者: 佚名 |   来源: 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生猪发展或面临七大挑战


  7月26日,由双胞胎集团承办的中国猪业现状与饲料发展未来高端论坛在江西南昌举办。中国畜牧总站、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农民日报、中国畜牧兽医报等行业领导、专家,以双胞胎为案例,结合当前中国养殖与饲料生产,紧紧围绕中国猪业现状与饲料发展未来两大主题,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当前,中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到底怎么看?07年以来,大家对生猪产业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清楚。生猪产业呈现周期性的波动规律,加上人为因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干预,这个周期性波动有些方面打破了以往3-8个月一个周期的规律。但是以我个人看,目前生猪和猪肉都比过去更稳定,猪肉市场价格也不会出现大起大落。6月份,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较稳定。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为什么一路走低呢?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第一,周期性波动;第二,存栏增加;第三,进口肉对市场的投放量(虽然进口量不大,对价格的冲击不太,它对市场的信号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第四,农民工大量返乡造成消费力下降。

  整体来说,目前猪肉价格下滑是多种因素造成。我认为,维持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

  从整个饲料战略上也需要思考。应该来讲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加速转变的重要时期。生猪产业已经步入现代化阶段,第一是规模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就是竞争速度加快;第二是布局发生重大变化,过去通过传统的饲料产业的发展带动生猪产业发展的状态,已经调整为南方呈现下降趋势,产业企业加速在东北布局的新局势。现在来看,无论生猪养殖还是饲料布局还没有完成,我估计至少还要有三到五年才能完成。此外,还有一个特点,生猪产业链在拓展 ,饲料企业拓展到养殖、屠宰、食品等,产业链在不断拉长。现阶段无论是生猪还是饲料市场的波动,波动频率将增加,幅度将缩小。未来几年,也难免会出现突发事件,如重大疫情或者是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在产业链方面,劳动成本在生猪业越来越高,人工管理增加新的困难,还有有更多的资本投资进入到生猪产业来。

  展望未来,我国生猪的发展可能面临着七大挑战

  第一、将长期面临生猪保障有效供给的挑战。生猪在整个畜牧产品中是最重要的一项产业。人民生活中生猪是一个商品,同时和政治和社会稳定又是息息相关的,是政府始终关注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对猪肉需求量增大,我们生产能不能保证供给将是长期面临的压力。

  第二、将长期面临生猪包括食品质量安全的挑战。人们对生猪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客观来讲,将来我国食品安全如果出问题,80-90%的可能是出现在畜牧业产品方面。主要会出问题的,一个是添加剂,可能有一些违法添加,尤其是抗生素,还是未知的;还有一个是饲料原料,因为我们国家饲料原料和别的国家生产方式不一样,我们是大量玉米、小麦生产国,收割以后直接加工上市,对于饲料源本身的检测没有严格的规定,所以这方面的压力是很大的。

  第三、将长期面临生猪养殖用地资源紧缺的约束的挑战。现代化大规模猪场建设越来越快,用地空间越来越小,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带不来政绩,反而带来污染治理,有些政府甚至出现禁养或限养政策,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

  第四、将长期面临饲料原料供求紧张的挑战。我认为,在今后一个长时期,我们将面临饲料原料供求紧张,去年网上大量转载我在长春论坛上讲的,把我的题目弄得很醒目《中国玉米缺口将达到300亿》。从长期趋势的发展来看,缺口还会逐渐扩大。当然缺口有一个弹性,取决于小麦替代多大。从趋势上讲,供求趋势越来越紧,进口量是非常大的。前年进口是 5480万吨,去年年初我在江西做了比较分析,去年大豆进口要比前年要少,实践证明是对的。大豆始终依靠国外进口。原料是长期面临的问题。

  第五、将长期面临着养殖与环境污染的挑战。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讲越来越重要,环保要求无论从法律法规都会更加严明。但从现在情况来看,真正达到标准肯定会增加成本,如果政府不研究出补贴政策来看,肯定难于解决。养殖业政策建议,如果政府不能把粪污治理象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那样来治理,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生猪产业的问题。但更需要的是能够出台适应治理解决问题的政策,这就需要一些大政策。现在好多政策成为收入性的政策,不是生产能力的政策。要把政策着眼点放在能力建设上,包括生猪产业,好的政策一定要发挥这样的撬动作用。在粪污政策上,节能减排,靠企业自身很难解决问题,这是在政府出台政策之前始终面临的一个很大困境。

  第六、将长期面临市场波动的挑战。现在产业发展正逐步转向稳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在现实中有很多问题很难预料到的。无论从政府、养猪户养殖场 ,包括饲料企业。市场波动将是长期性的。

  第七、将长期面临着疫病防控的挑战。我们的养殖品种越来越单一,我们的养殖密度是不是合理?全国各地养殖同一品种猪,一有疫情传播快,防控难度提升。还有,疫苗的生产赶不上新病种的生长速度。政府着眼点都放在重大疫病的防控,往往忽视了一般疫情的防控,结果一般疫情也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总体来看,中国生猪业正在步入稳健发展轨道。今后关键还是科技进步、育种、饲料等等。现状是人才培养速度要跟上发展的速度。


  猪价持续下跌 养猪规模缩小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价格监测中心了解到,6月份,内蒙古猪肉价格持续下降。

  6月份,猪精瘦肉、猪肋条肉全区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每斤14.74元、10.98元,环比分别下降1.01%、1.17%,较5月份环比降幅分别缩小0.96、3.22个百分点,同比分别下降4.35%、16.31%,为今年以来同比首次出现下降。据介绍,猪肉价格自今年1月下旬起连续11旬小幅下降,5月中旬止跌回升,5月下旬再次下降,6月份上、中旬出现波动,下旬止跌回升,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据分析,因夏季是肉类消费淡季,市场需求量相应减少,所以近期猪肉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猪肉价格仍将以小幅波动为主。但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降,仔猪销售价格和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却持续上涨,养殖成本不断攀升,对生猪饲养规模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部分地区生猪养殖规模有所缩减,生猪供应量减少。生猪存栏量的下降应引起各地重视,避免因生猪供应量不足造成猪肉价格新一轮的大幅上涨。

 

  

 

  南欧地区猪肉价格开始上涨


  近日,欧盟生猪的屠宰价格整体上保持稳定,但是在南欧地区由于担忧猪肉的供应,该地区的猪肉价格开始上涨,而中欧地区的猪肉价格保持相对平稳。

  法国的猪肉价格在之前上涨后于上周三的时候再次上涨,由于猪肉的供应量低于正常水平,所以也就决定了价格的走势,意大利的猪肉价格上涨了2.5欧分,在德国猪肉的价格也将会上涨,终会会导致其他国家的猪肉价格上涨。


  食品行业成本不断增加 法国猪肉行业纷纷献策献计


  根据法国媒体报道:面对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的食品行业,法国猪肉行业反应积极,各团体纷纷献计。虽然大家都主张采取紧急措施挽救颓市,但各团体的救市方案却各不相同。

  7 月25日,法国第二大生猪养殖协会Aveltis在一份公报上表示此后猪肉的定价不得不将农业原料的价格考虑在内。据悉,最近几个星期来,粮食和大豆的价 格分别上涨了25%和150%.Aveltis 的主张是由银行来挽救养殖业同时要求政府介入规范农业原料市场平稳有序地运行。

  而法国另一大农业组织法国农业合作社(Coop de France)也于当日发表了一份公告,建议提高猪肉产品的价格,猪肉生产成本的提高应当转嫁到消费 者头上,然而这并不是意味着消费者多付出的这部分钱将全部被销售商收入囊中,而是应当完完全全地补贴给猪肉的生产者和加工者。


俄罗斯新增三起非洲猪瘟


  近日,俄罗斯兽医机构报道了在克拉斯诺达尔和伏尔加格勒地区新增的三起非洲猪瘟疫情。根据对死亡生猪的病理学分析,分析机构确定了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

  被感染的农场有3,900头不同猪龄的生猪,该地区总共有24,384头生猪。从被感染的农场到最近的一家拥有11,000头生猪的农场的距离仅为5公里。

 

  饲料价格提升 苏格兰猪肉价格中度上涨


  根据苏格兰肉制品质量局管辖下的首席经济服务机构斯图尔特·阿什沃思分析,在英国苏格兰,近日由于受到饲料价格提升的影响,猪肉价格中度上涨。

  苏格兰的猪肉价格在过去的六周时间里上涨了12.5p/kg,达到了150.62p/kg。价格的上涨是源自屠宰场生猪屠宰量的供应紧张,但是根据相关人士的分析,与去年的同期相比,屠宰数量还是有所增加,但是与去年相比,猪肉的价格仍然下降了1%。


  仔猪需求下滑,映射市场情绪低落


  猪价形势:本周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至13.65元/公斤,同比下降27.55%。全国仔猪价格均价从上周的28.34元/公斤跌至27.45元/公斤,同比下跌35.64%。

  养猪盈利:本周全国猪料比价平稳至4.35:1,同比下降33.32%。全国猪粮比价则连续第18周低于6:1盈亏平衡线,从上周的5.64:1跌至5.55:1,同比下降30.79%。全国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盈利水平至-16元。

  饲料成本:本周全国养殖户拿到的玉米、配合料价格分别至2.46元/公斤和3.14元/公斤,同比均上涨4.68%和8.65%。养殖户拿到的豆粕价格至4.08元/公斤,同比上涨19.65%。

  流通屠宰:本周全国“肉-猪”平均价差8.83元/公斤,同比下降22.07%。

  soozhu观点:本周,生猪产品价格全线下跌,而饲料原料价格却异军突起,养殖盈利空间再度收窄。截止本周末,全国生猪均价13.65元/kg,环比下跌0.8%,跌幅减缓,而同比却下跌27.6%,生猪养殖异常低迷;从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走势来看,由于受年初疫病影响,养猪人普遍看好6、7月份生猪价格,而如今,受终端消费疲软,供应施压等诸多因素影响,整个生猪市场普遍看空,在此情绪弥漫之下,近期“牛猪”开始陆续疯狂出栏,减少风险。

   江苏淮安:猪肉出厂价上涨 零售价短期难大涨

  七月份以来,淮安猪肉市场无论是出厂价还是零售价均有所上涨。昨天来自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七月份国家级龙头企业淮安某食品有限公司的猪肉出厂价格为每吨22756元,比六月份的每吨21391元,每吨上涨1365元,即每千克上涨了1.365元,环比上涨6.4%。

  “夏季高温天气是猪肉出厂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市统计部门认为,高温季节来临后,生猪饲养的难度增加,生猪的出栏量相对减少,在总需求不变的前提下,供应量有所减少,价格上升符合市场规律。

  猪肉出厂价的上涨势必会诱发下游零售环节的跟涨。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一直持续低迷,进入7月以后,其零售价才出现企稳反弹,但涨幅有限,每斤肉价基本在几毛钱上下波动。市物价部门认为,目前仍是猪肉消费淡季,猪肉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仍然较小,预计到9月份以后才有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


  湖南生猪价格稳中趋涨

  本周全省活猪均价13.41元(公斤价,下同),环比上周基本持平,上涨幅度仅为0.15%。其中,价格上涨的监测县8个,价格下跌的监测县也有8个,价格持平的监测县6个。目前湘南、湘西地区活猪均价为13.79元;湘北、湘中地区活猪均价为13.20元。本周全省仔猪均价31.63元,环比上周下跌0.77元,下跌幅度2.07%,仔猪价格连续下滑17周,受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本周起下跌幅度有所加大。当前市场猪肉全省均价21.83元,环比上周下跌0.22元,下跌幅度1.04%。与去年同期相比,活猪价格下跌29.79%,猪肉价格下跌27.31%,仔猪价格同比下跌28.21%。

  据调研走访反馈情况,虽然受年初仔猪腹泻疫情影响,仔猪存栏有所降低,但当前市场猪价低谷徘徊,导致养殖户大多压栏养大猪,目前生猪出栏重量普遍达到125公斤-150公斤,较以往提高了15%-20%,在较大程度上冲抵了仔猪死亡造成的影响;此外,由于欧债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经济运行速度放缓,部分沿海地区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导致近期民工回乡潮出现,猪肉消费受到较大程度影响,加之暑期为传统的消费淡季,猪肉需求难以改善,预计近期生猪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本周全省玉米、豆粕、配合饲料均价为2.68元、4.10元和3.34元,玉米、豆粕、配合饲料环比上周分别上涨0.37%、2.50%、0.30%。基于玉米目前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上年玉米供应持续减少,部分地区余粮见底,造成粮源紧张短期内无法缓解,加上饲养以及深加工企业持续开工所产生的稳定需求,这些因素都会支撑玉米呈现上扬态势。豆粕方面,由于美国大豆种植区天气持续干燥,美豆期价不断攀升,带动国内豆粕强势上涨,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养殖成本进一步推高,养殖业受到两面夹击,雪上加霜。与去年同期相比,玉米、豆粕、育肥猪饲料分别上涨5.93%、7.33%、4.72%。

 

  

 

  又见“猪周期” 4季度CPI或现拐点

  养猪行情看七月,刚刚过去的这个月份让养殖户们不轻松。

  据农业部、发改委和商务部门监测,7月份猪肉价格仍然延续跌势。

  国家发改委在7月24日发布公告称,在7月11日至7月18日一周期间,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栏价格重新回落,令期内猪粮比价至5.68:1。

  这已经是连续第15周生猪养殖处于盈亏平衡点下方。

  今年持续下滑的猪价和持续上涨的饲料成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两个月来美国玉米价格飙升了50%,大豆价格也上涨逾30%。

  在国内夏粮丰收的情况下,国内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但进口玉米、大豆的价格助推饲料价格上涨,对于已经处于亏损状态生猪养殖户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尽管多家机构预测7月份CPI可能跌破2%,但分析人士担心,“猪周期”会在四季度的某个时间显现。

  前期收储未见效

  今年5月份,猪粮比连续四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于当月联合发布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要求各地适时开展猪肉收储工作。

  临时收储取得了短暂效果,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6月13日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曾出现短暂上涨。

  进入6月以后,生猪价格出现小幅反弹,部分地区的养殖户开始集中出售生猪,不过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就在养殖户们希望价格反弹能更持久一些的时候,收储对市场的提振效应减弱,加上国内消费不振,6月23日开始猪价回落,进入7月份依旧持续颓势。

  据统计,目前生猪出栏平均每头只赚27元左右,跟风养猪散户多数亏本。

  为平抑肉价减缓CPI上涨压力,我国去年开始从国外大量进口冻猪肉和冻猪杂,近期又与英国政府签署冻肉进口协议,增加了猪肉供给的同时,拉低了国内猪肉价格。

  与生猪价格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饲料价格的飙升,山东东营物价局调查队在走访中发现,当地玉米价格为1.27元/斤,猪粮比已经突破盈亏点,逼近红色预警区域。

  据新华社监测,目前全国猪肉价格仍明显低于2011年同期,7月28日价格同比下降约两成。

  CPI拐点

  近几年物价上升都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通胀特征,即食品价格上涨主导CPI上涨,而猪肉价格正是食品价格中的“带头大哥”。

  “新一轮猪周期即将开始,这是我们之所以预计CPI通胀会在四季度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瑞银证券特约经济学家汪涛表示。

  猪粮比长期低于盈亏点,生猪养殖户已经不赚钱。5月份解读收储政策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如果猪粮跌破6:1盈亏平衡点,不采取措施,那么猪肉价格会进一步下跌,养殖户就会把母猪杀掉,减少存栏。

  “把母猪杀掉之后,下一次猪肉价格涨起来的时候,猪肉就供应不上,肉价就又可能涨到天上去了。”周望军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此前启动的收储并未对市场产生太大的影响,今年下半年若猪粮比价近期跌破5.5:1,调控预案会继续增加收储,但当前屠宰企业增加库存的动力不足,难以配合政策高价收储。

  作为重点调控行业,国家显然需要制定更为具前瞻性的调控政策,以应对新一轮猪周期及其引发的CPI回升。

  不过,短期内猪周期的效应并不明显,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输入型通胀尤其是原油价格造成的通胀会在下半年减退。多家机构们预计三季度CPI会继续大幅下降至2%左右或以下。“尽管在四度可能会反弹至2.7%-2.8%,就2012全年而言,我们预计CPI平均增长2.8%,远远低于4%的政府目标。”汪涛表示。

  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表示,不排除2013年以后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通胀形势将再次抬头。

7月31日生猪外三元市场稳中走强

 

 

 

  
TAG: 养猪业 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