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影响因素及后市行情展望

发布: 2010-12-1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12月份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影响下,国内玉米价格已较前期高点出现明显回调。截至12月9日,吉林省二等玉米收购价格(单位:元/吨,下同)为1800-1860,较高点时回落20-80;出库价格为1860,回落20;大连港口为2050,回落50;销区广东为2180,回落40;福建为2140,回落40;上海为2120,回落20,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现就影响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形势的因素及后市行情展望如下,仅供参考。

  一、近期影响国内玉米市场走势的因素

  1、国家政策“组合拳”初显成效。11月份以来,为缓解玉米供求偏紧局面,稳定市场价格,国家先后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一是发布《开展2010年秋粮收购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主要对收购主体以及数量上做出严厉警示性规定,这对减缓玉米价格上涨及打击市场投机性囤粮行为将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二是在关内增加玉米跨省移库销售量,并对跨省移库玉米交易细则进行修改,对参与竞买的企业资格和采购数量等方面作了限制,使得日趋严格的玉米拍卖又新增了一道门槛,以避免粮源过多地进入贸易环节;三是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提出“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不仅如此,近日各地发改委对玉米深加工已建和在建项目的清理工作正在展开。此外,玉米深加工项目的核准已被喊停,成为国家调控玉米市场“组合拳”中的又一措施。目前上述政策因素已初显成效,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已出现回调。

  2、国家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继续低位徘徊。12月7日,2010年第70批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拍卖活动继续举行,由于此前有关部门对政策性玉米拍卖的细则做出了更加详尽的修改,准入门槛较高,以致参与企业的数量急剧减少,拍卖成交结果依然保持着上几轮的低迷态势,其中:东北临时存储(含中央储备)玉米计划销售26.58万吨,实际成交1.51万吨,周比减少3.31万吨;成交均价1645元/吨,周比上涨36元/吨。关内移库玉米(含中央储备)计划销售177.72万吨,实际成交19.65万吨,周比减少9.59万吨;成交均价1852元/吨,周比下跌28元/吨。

  3、农户持粮惜售心理有所松动。在国家政策调控的干预下,近期国内玉米价格产生波动,东北农民的卖粮心理也相对受到影响,加上临近年终,由于偿还贷款需要,一些农户必须将手中部分玉米出售变现,惜售心理开始松动,以致近期东北部分地区送粮人数开始增多。同时,自11月下旬以来,山东地区用粮企业就不断对玉米的收购价格进行下调,加上政策强势施压的现状目前依然难以改变,且目前已临近年底,农户在短期看涨无望的情况下,对市场价格的认可程度也有所提高,惜售心理在部分地区开始逐渐减弱,玉米上市量也因此出现较明显增加,以致一些企业继续下调收购价格。

  4、养殖企业理性观望,国内生猪价格逐步企稳。近一周以来,随着供需双方心态趋于理性,国内大部分地区生猪价格呈现止跌企稳的运行态势。目前国内品种毛猪收购价大多集中在6.8-7.3元/斤区间,与上周基本持平。同时,面对近期猪价的回落,部分大型养殖企业表示,由于目前生猪养殖效益仍处于盈亏平衡水平上方,近期价格的回调仍在接受范围以内,因此提前抛售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也抑制了生猪价格的进一步回落。

  随着元旦前期传统收购高峰的逐步临近,近日国内养殖企业对于后市生猪价格的预期也有所改观。部分养殖企业认为,由于11月下旬以来,储备肉投放已经导致生猪价格出现一定回落,政策性调控已有所成效,且此前贸易商以及屠宰企业对于生猪收购的观望导致库存出现下降,因此,后期市场收购量的增加有望带动生猪价格再度回升。

  二、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展望

  虽然今年新玉米上市以来,无论产销区玉米价格均持续上涨,并已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但今年国内玉米增产已成定局,加上当前国家玉米库存充足,市场供应完全有所保证,国内玉米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没有大的改变,不支持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时,为进一步抑制通胀,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目前,密集出台的抛储、稳定物价等措施在部分国内玉米市场上已有所反应。总体来看,今后一段时间影响玉米市场价格走势的因素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格临时干预措施悬而未决。11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四项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今年以来,我国玉米期、现货价格不断刷新着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加上此前发改委也下发了《关于对玉米深加工已建和在建项目进行清理的紧急通知》。从这种种迹象来看,有关部门在特殊情况下对玉米市场进行价格临时干预也不无可能,这也成为目前悬在玉米市场上的一把利剑。一旦国家对玉米价格实施了干预,那么各地玉米价格必然存在进一步回落的空间,尤其是目前跌幅相对有限的东北产区。

  (二)国内供需偏紧格局有所改善。据相关部门预测,2010年我国玉米产量16900万吨,比去年增加503万吨,增幅3.1%。美国农业部预计我国玉米产量为16800万吨。预计国内总消费量为16700 万吨,同比增加730 万吨。今年我国玉米产量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国内供需偏紧格局有望得到改善,不支持玉米价格大幅上涨。

  (三)市场或将迎来一波售粮小高峰。由于今年农民售粮习惯发生变化,在玉米收获的10—11月份,市场并未如期迎来玉米集中上市,新粮价格更是越卖越高。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一般都有“卖跌不卖涨”的售粮心理。而近期国内部分地区玉米价格有所回落,农民售粮态度开始由观望逐渐转为积极售粮。且现在已经进入了12月份,年末将至,为了还贷和准备年货,农民惜售心理也将逐渐减弱,产区或将迎来一波售粮小高峰。

  (四)国外机构纷纷预测玉米价格在未来可能进一步走高。据荷兰合作银行11月末发布的最新报告表示,2011年初粮价可能大涨,供应吃紧意味着耕地竞争将异常激烈,不仅仅在美国,而且是全球性的,其中玉米将面临最激烈的耕地竞争。自今年夏季谷物供应出现不足后,全球大麦、玉米和小麦库存对用量比将降至17.2%,创下2007/2008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荷兰合作银行表示,2011/2012年度全球玉米库存对用量比将异常偏低,只有13.9%,美国玉米期末库存将降至1995/1996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另据行业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50年,全球玉米价格可能成倍上涨,因为在全球温度上升的情况下,粮食产量难以与全球人口快速增长保持一致。人口以及居民收入提高将提振玉米需求,而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产品生产力增幅受限。如果到2050年玉米主要出产国的单产每年增长2%,那么全球玉米价格涨幅可能限制在12%,而不是超过100%。

  (五)国玉米进口之门已经打开,后期国内外玉米价格联动效应不断增强。受国内玉米需求持续旺盛影响,2010年国内玉米进出口形势已较前两年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出口量不断萎缩,而进口量则明显增长。据海关统计数据统计,2010年1-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玉米达到147.88万吨(2009年同期仅3.28万吨),出口玉米仅为11.22万吨。多家国外机构纷纷预测,至2015年,我国可能将成为玉米净进口国,进口量有望超过1000万吨以上。倘若我国玉米进口步大豆之后尘,届时国内外玉米市场的联动性也将增强。

  综上所述,虽然后期利空因素占据主导,但国家维持国内粮价基本稳定及确保收益增加力度不减,因此国内玉米价格大涨和大跌的可能性将逐步减小,预计短期内将以稳中偏弱走势为主。当前国家政策调控已成为影响国内玉米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

<
TAG: 玉米 因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