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大商所2010东北玉米大豆收获期考察报告

发布: 2010-10-3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世华财讯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商所对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的收获、加工和贸易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吉林考察区玉米质优高产粮商采购谨慎;黑龙江考察区大豆种植面积减少趋势明显贸易商普遍看好后市价格。

    据期货日报10月29日消息,针对今年大豆玉米主产区气候异常、种植延迟以及期现货价格上涨等诸多情况,大商所于十月初组织会员单位,对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的收获、加工和贸易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以下是本次考察“吉林辽宁线”和“黑龙江线”两个考察区域的调研报告,希望对读者了解当地相关品种的真实“生态”有所帮助。

    辽宁吉林考察区--玉米质优高产粮商采购谨慎

     对辽宁吉林产区的考察历时6天,行程逾2400公里,覆盖的市县地区玉米产量占到吉林省总产量的61%,辽宁省总产量的42%。这几个地区的单产水平较有代表性,考察的结果显示单产水平要好于2009年,但比2008年的单产要差一些。在播种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考察团认为今年吉林省整体产量较2009年恢复,但是与2008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整体达不到2008年的水平。吉林省今年存在东涝西旱的现象,而辽宁省产量则整体呈现北差南好的局面。综合来看,今年处于丰收的平年,与2006、2007年产量较为接近,但与2008年的大丰收相比仍有差距,玉米质量整体较好。

     产量与质量好于去年

     通过实地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类,反应好于2008年的农户和当地贸易商仅占总调查对象的16%,而52%的受访者认为今年的生产质量差于2008年。同时以这几个地区的产量占比为权重看,整体单产水平要比2008年差。在质量方面,90%的受访者认为今年玉米的质量要好于2009年,与2008年基本差不多。

     在首日考察的吉林市、永吉、舒兰等地区,由于在去年经历了干旱,因此种植的品种都是首选“先玉335”,因为“先玉335”这个品种耐旱而且产量稳定,但是“先玉335”这个品种由于株杆较细,抗倒伏性略差。今年吉林东部发生了洪涝灾害,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倒伏现象,拉低了整体单产水平。从这几个地区的考察情况看,玉米质量好于去年,但由于还没有烘干无法从等级上进行准确判断。从湿粮的状况看,遭遇病虫害较小,大部分地区玉米水分小于去年,瞎尖玉米量小。

    永吉地区曾因今年夏季洪水冲毁庄稼而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考察团发现,当地被洪水冲毁的是河道两边的田地,被洪水波及地有20%绝收,但整个永吉县占整个吉林玉米产量的比例仅为2%左右,如果再考虑到洪水影响的区域就更小,因此洪水影响对今年产量影响比较有限。

    榆树地处吉林省“黄金玉米带”,产量占吉林省总产量的近10%。榆树非今年夏季洪水主灾区,据榆树某粮库的有关负责人称,今年榆树大丰收,产量与质量均明显好于去年,最高水分不超过30个,预计上市时,水分大致在26%-27%,等级能保证在二等以上。

    在松原市最大的产粮县--扶余,当地弓棚子镇一定点农户表示,今年周边收成较好,由于去年该地区并非灾区,受害较小,因此单产较去年无显著增加。

     考察团在榆树与扶余交界处的一处玉米地以及农户家玉米取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该地区玉米遭遇病虫害较小,玉米棒较大,灌浆较为饱满。

     据松原粮食局和白城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玉米产量相较去年有了明显增长,但对比2008年大丰收年景还略欠佳。

    两地平均单产较2009年增长3%-5%,质量上瞎尖不严重,水分在30%左右。

     通过对玉米的取样调查,今年松原至白城地区新玉米水分在30%左右,而去年这一数据是33%—34%,整体看玉米粮质较好,处于二三混等的状态。不过由于种子不同,部分品种的玉米棒子出现“阴阳粒”情况。据调研,考察沿线玉米品种就有“郑单958”、“先玉335”、“万孚2号”、“银河32”、“吉品7”等品种,与吉林中南部地区集中种植“先玉335”相比,品种较为繁多。另外,今年病虫害比去年严重,由于吉林经历了干旱、洪水等复杂天气,适合病虫害繁育,导致部分农户种植的抗病虫害弱的玉米品种受损明显。

     由于地块质量不好,通榆县、长岭县境内杂粮杂豆种植较为普遍,种植玉米的单产今年有望达到1200斤/亩,而去年玉米单产在900-1000斤/亩左右,部分贫困县只能达到400斤/亩左右。由于今年吉林地区雨水充沛,使得平常年份“十年九旱”的通榆长岭地区收成为12年来最好。

      农民种植成本提高

     基于种子、化肥、人工等费用提高,考察区域整体种植成本呈增长态势。同时,不同地区成本与产量呈正相关。通过对吉林市、榆树市、白城市、双辽、昌图、铁岭等11市县的走访调查考察团了解到,吉林省长春市周边、榆树、松原等玉米主产区种植成本在5000元/垧左右,补贴在3000元/垧左右,包地费用在4000-5000元/垧;白城、通榆、双辽等地况较差地区,灌溉成本支出在1300元/垧左右,总成本在3000-4000元/垧左右,但由于产量原因,包地费用有所减少,最低地区达1200元/垧;辽宁省昌图、开原、铁岭等地种植成本较高,部分地区达6000-7000元/垧,其补贴金额较少,租地费用增长部分地区超过8000元/垧。综合各地区情况来看,由于种子、化肥、人工等成本增加,其中人工成本增加20-40元不等,各地区种植成本呈现同比增长态势。

     农户售粮习惯逐渐变化,惜售心理增强。据部分农户表示,近年来由于经济水平提高,粮价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除部分贷款种植及极度贫困农户外,多数不急于售粮,基本在12月份及春节前后售粮,部分储存条件较好,待到5月新作种植期间售卖。农户对玉米价格预期不断提高,尤其今年多数玉米质量较好,水分低、容重高,更加重农户高价售粮的心理预期。

    贸易商采购谨慎

    通过调研得知,目前玉米收购并未完全展开,贸易商担忧过高成本限制利润空间。在榆树地区,部分小贸易商已开始收购玉米棒,根据水分的不同,收购价格大致在5毛/斤上下。某粮库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帐,如果以5毛/斤的收购价计算,按照75%的出籽率,湿粮成本约为6毛5/斤,折合成干粮的成本约为1800元/吨左右,烘干成本约为60-70元/吨(考虑到煤、电价格上涨以及降温等因素,后期烘干成本或增加),加上运费(包含铁路运费、短途运费以及杂费等),到大连港的所有成本超过2000元/吨,过高的成本限制利润空间,而中储粮迟迟未给出指导价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也增加了贸易商对于价格前高后低而重蹈2006年覆辙的担忧。而今年玉米种植成本普遍提高,仅烘干费一项就使贸易商费用增加不少。今年随着煤价格上涨,玉米烘干费用有望较去年增加。若2010年再度遭遇寒冬,则烘干费用将在去年65元/吨的基础上上涨至70元/吨,这将增加贸易商的成本风险。

     综合来看,目前贸易商心态较为谨慎,中小贸易商观望情绪浓厚,经营上多以规避风险为主,目前主要给中储和央企或南方饲料厂、加工厂等大型企业代收以取得稳定收入,小部分自营,基本经营理念为利用外来资金快进快出,减少囤积风险。

    黑龙江考察区--大豆种植面积减少趋势明显贸易商普遍看好后市价格

    对黑龙江大豆玉米情况的考察为10月11日到16日。考察分两队进行,东线途径牡丹江、鸡西、七台河、双鸭山、佳木斯等地,覆盖三江平原主要种植地区,西线则以松嫩平原的绥化、黑河及内蒙部分地区为主。考察地区涉及到黑龙江绝大部分的大豆玉米种植带。对本区域的考察,主要涉及本年度大豆和玉米最终生长情况、单产、天气影响、收获情况、农民销售意愿、企业收储等项目,考察方式以走访考察为主,同时结合对农民、农场、贸易商、油厂和农业部门等市场主体的调查,通过对产业链各对象的调查尽量还原目前产区现货市场全貌。

     大豆玉米基本收割完毕

     目前黑龙江大豆、玉米收割已经基本结束,仅在维度稍低的哈尔滨周边以及东部部分地区有少量残余。由于黑龙江在8月下半月及9月前期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作物生长顺利,同时干燥的天气有利于后期大豆归圆、干燥,考察团在东西两线从农民、贸易商、油厂及政府机构了解的信息得知,尽管本市场年度大豆、玉米种植时间推迟,但收割时间反而较往年有所提前,多数地区大豆收割时间较正常收割时间提前一周左右。

     西线考察队在北安—海伦一带发现,在9月初就有农民开始进行收割,纬度较高地区在9月20日左右结束收割,整体来看全省大豆收割在“十一”前后进入尾声。收割时间的提前直接带动贸易环节的提前介入,加之目前大豆期货价格的快速上涨带动大豆现货价格的大幅上扬,油厂收购、开工意愿亦被有效带动,目前部分地区油厂已经开始开工生产。考察队在齐齐哈尔甘南一家油厂了解到,该厂已经开工20余天。

     大豆玉米单产远超去年

     受访对象在调研中的普遍反映是今年当地大豆玉米的单产远超去年,作物产量及质量达到四五年来最好水平。今年黑龙江省大豆面积减少,大豆种植的官方数据是6678万亩,比上年播种面积减少600万亩,大豆播种面积较上年减少9%。但是今年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为7778.5万亩,超出计划播种面积278.5万亩,较上年增加48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6.6%。不过从考察团沿途调研的情况看,受访者反映政策性影响压缩了大豆面积,且实际的自然条件显示大豆面积减少数量有限,主要分布在绥化、齐齐哈尔南部、佳木斯及鸡西一线。今年5月初及中旬连续的降雨导致田间积水严重,田间播种作业无法展开,导致玉米播种完全无法进行,播种时间与同期相比要推迟7—15天。由于错过玉米种植时间,多数地区尤其是低洼地区无奈之下只能播种大豆。上述地区大豆整体增加面积在10%左右,由于当地大豆种植面积占总面积40%左右,实际种植面积应比去年略增4%左右。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预计大豆总面积下降在3%—5%之间。

      尽管种植面积下降,但是实地调研显示,今年大豆、玉米单产均远远好于预期,多数地区单产达到近二十年来的最好水平。从大豆来看,农场由于采取规模化种植,在品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考察团在农场调查时获得单产数据普遍较高,亩产多在310—330斤亩之间,合2.5吨/公顷左右,部分地块能达到400斤/亩的水平,折合3吨/公顷。

     但在农村,由于播种的品种大多不是高产品种,加之肥料食用量较少,田间管理不足,单产水平要明显低于农场地区,多数在280斤/亩左右,合2吨/公顷。从考察的平均数据来看,可以得到黑龙江产区年度大豆单产在2.2吨/公顷。而且由于最后成熟期内持续的高温天气,今年大豆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往年同期。考察团在海伦、北安及东部的佳木斯考察收购环节时了解到的大豆蛋白含量多在41%左右。同时由于天气干燥,大豆、玉米水分同样低于往年同期水准,大豆水分多在13%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达到11%,玉米水分同样较低,大多在安全水分之内,考察团了解的情况显示,全省新玉米水分多在24%左右。

     不过部分地区大豆还是出现一定问题,考察团在孙吴县发现,由于孙吴逊克一带早期干旱,大豆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大豆生长进度不一致导致收割时部分大豆尚未完全成熟,从而造成青豆含量较高,这将影响大豆蛋白含量及增加油厂的加工成本。所以当地大豆收购价格比周边地区要略低一点。同时由于水分较低,贸易商反映今年大豆破碎情况较为普遍,豆瓣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品豆价格水平,不过对于油厂来说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毕竟含油量和蛋白含量没有任何变化。

     收购环节踊跃 农民惜售显现

     由于近两年来国家推行保护价收购政策,产区大豆价格波动空间缩窄,贸易环节盈利空间受到严重压缩,尤其是今年国储收购结束后,产区大豆现货价格大幅下降导致部分贸易商产生一定亏损,所以考察团在调研时发现,近年来的贸易商数量较往年有所下降,但由于9月前大豆价格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市场感觉较为敏锐的贸易商当时就开始收购部分大豆,在新豆上市后更是积极加价收购。“十一”之后,由于期货价格快速上涨,现货收购报价同样大幅上涨,从“十一”前最低的1.75元/斤左右涨至目前的1.85—1.88元/斤。而且贸易商普遍看好后市大豆、玉米价格,继续收购意愿较为强烈。

     此外,由于种植结构的变化,导致贸易环节结构同样发生变化,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在黑龙江东部地区,沿途新建和在建的收储单位林立,传统的院落收购开始向先进的房室仓转换。部分新的玉米贸易商开始介入,而且大量烘干塔的建立也显示黑龙江省传统的自然晾晒玉米习惯正发生改变。

     油厂方面,目前全省油厂收购大豆均较为积极,同时多数地区油厂已经开工生产,但开工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考察团在西线油厂调研时发现,油厂开工量仅在产能的30%左右,而且多数油厂开工时间较短。一方面,这与油厂开始收购时间较短,目前库存较低有关,调查的油厂库存如果全力开工,只能保持生产一周左右。另一方面,大豆现货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后市价格风险加剧,油厂通过控制开工率来控制价格风险。不过从目前价格计算,油厂的压榨利润较为可观,以大豆1.87元/斤,豆粕3300元/吨,豆油9000元/吨计算,油厂压榨一吨大豆的利润为286元。由于市场对新季度国储大豆收购价格预期较为稳定,后期大豆价格下跌空间较为有限,预计未来油厂将继续保持较为旺盛的收购意愿。

     种植收益变化推动种植意向变化

    从调研中发现,黑龙江明年大豆种植面积可能继续减少。考察团一路走来,目前黑龙江无论是农民、贸易商还是政府机构都表示出强烈的将大豆田改为玉米地的意愿。尽管今年大豆质优高产,但与玉米相比,种植大豆的收益依然远不能及,更不用说马铃薯、甜菜等经济作物。依照目前产量、价格计算,种植一公顷大豆的收益比种植玉米少700元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要超过1000元,与水稻相比则差距更为明显。所以除部分地区因为积温不够、人力不足或投入受到限制等原因外,多数调查地区均表示来年将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大豆种植面积。尤其是农场由于对种植品种有绝对发言权,出于种植收益考虑及政府增加粮食产量考虑,均有意识地增加了来年的玉米种植面积计划。

     在东部地区,水稻面积增加对大豆种植面积的挤压状况同样明显。由于水稻旱涝保收,收购价大幅上涨,有条件地区均计划增加未来的水稻种植面积。在种植收益因素的推动下,种植面积改变也是分析未来农产品价格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另一方面,大豆种植面积的继续下降,将使得未来国家在粮油市场的自给率继续下滑,国家应该针对这种状况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TAG: 玉米 大豆 报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