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H7N9:有了疫苗株 是否可无忧

发布: 2013-10-30 |  作者:  |   来源: 新牧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秋冬季节低温来袭,一直悄悄在鸡群中流行的H7N9病毒再次“现身”,10月浙江省新增两例H7N9感染者病重入院,这被认为是短暂潜伏的H7N9在宣告“我又回来了”。科学家对此早有预测,并在近日亮出人用H7N9病毒疫苗株的防御盾牌。

  但拥有了疫苗株,是否可以彻底堵住H7N9大流行的风险?没有人敢打这样的包票。关注H7N9的科学家密切保持着对H7N9传染性变化的警惕。幸运的是,直至目前,这仍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病毒,专家建议最佳处理方式是将防控前移到禽类中,在活鸡中消灭H7N9禽流感。但在通往看清H7N9真面目的途中,仍有两大重要的难题等待科学家去攻坚。

  迟到的疫苗

  首次摆脱“外国疫苗依赖症”

  在H7N9禽流感来势汹汹的4月,科技部会同卫计委启动人感染H 7N 9禽流感科技应急防控研究项目,预计在7个月内完成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性疫苗研制。

  10月26日,浙江大学的李兰娟教授科研团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舒跃龙教授团队和香港大学等联合研究组交上了疫苗株研制成功的答卷。

  这距科技部和卫计委的7个月期限提前半月,但较大洋彼岸的美国两家生物公司对外宣布H 7N 9疫苗研发成功的消息要晚近半年,国外利用的GREVAX专利技术是一个经过改造的腺病毒载体,该技术可在一个月内研发出任何疫苗。

  “利用新技术,基因可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且成本低廉,代表了未来疫苗研制的方向。而传统流感疫苗的研制,是将病毒注射进受精过的鸡蛋中,等待病毒在里面复制繁殖,再将数量大增的病毒提取出来,进行灭活———整个过程需要几个月”,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疫苗中心执行主任金侠研究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解释,而这正是我国H 7N 9疫苗研制迟到的原因。

  浙江大学附属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在通报会现场介绍,我国流感疫苗,以往都是依靠国外研制疫苗株,再提交给世界卫生组织,我们才能够提供给厂家进行生产,现在我们自主研发成功了。

  人感染H 7N 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的成功,被认为首次打破和改变了我国流感疫苗株需由国外提供的历史。

  为了摆脱“外国疫苗依赖症”,此次H 7N 9疫苗研发引发了一场政府和多家企业间的疫苗竞赛,由李兰娟院士领衔的联合研究组拔得头筹也有迹可循,浙大一院收治全国H 7N 9病例最多,治愈率较全国治愈率高,达到80%,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H 7N 9病毒来源于活禽市场的禽类。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合作,证明我国可以在很短的一段时间从临床病毒制造流感疫苗的种子,达到生产阶段”,参与研究的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介绍,研制中使用反向遗传学和重组技术使疫苗种子无毒。执行的测试包括鸡胚致死试验,雪貂致病性试验和测序。

  简而言之,源于世界着名流感研究专家罗伯特·韦伯斯特的反向遗传技术是把H 7、N 9这两个基因剥下来,然后套到一个早已做好的标准疫苗PR 8的内核上,就像把新病毒的“外衣”扒下来,给内核套件外衣,变成一个新的H 7N 9疫苗株。

  H7N9禽流感疫苗研发被寄予厚望,参与研究的国家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王军志认为,“特别是在大流行期间,时间是最关键的因素,早一天能救很多人,如果有了我们这个技术,在我们国家出现疫情的时候,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投入疫苗的研发和生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