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当前海南省生猪生产情况的报告

发布: 2010-12-27 |  作者: 周晓宏 |   来源: 海南农业信息网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以来,我省各级畜牧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促进生猪发展的各项政策 , 克服年初寒冻、秋末暴雨涝灾和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 大力发展规模化与标准化养殖,推进生猪生产稳定健康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市场稳定供给。现将当前生猪生产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生猪生产快速发展。 在“无疫区”品牌和各项扶持政策的拉动下,全省生猪养殖企业和农户克服饲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扩大生猪饲养规模,生产迅猛发展。1-9月全省生猪存栏 375.98 万头,增长22.42 %,其中能繁母猪存栏 58.98 万头,增长29.03 %;生猪出栏 331.12 万头,增长13.35%;猪肉产量 27.39 万吨,增长14.67%。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加快,至 10 月 20 日 止,全省已建立生猪养殖小区 96 个,万头以上规模场87个,千头以上规模场 437 个,出栏50头以上专业户 6153 户。呈现出小规模散养逐步减少,规模化、专业化饲养快速增加的趋势。海口、儋州、临高、澄迈、定安、文昌等琼北生猪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二)生猪出岛数量增加 。至10月 25 止,全省调出岛外待宰活猪 94 万多头,仔猪 27 万头,每天约有4300头生猪销往广东、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海南罗幸牧业有限公司与香港签订 7000 头待宰活猪销售合同,7月份深圳农业局与罗牛山等有关企业签订每年直供深圳 60 万头生猪协议,至9月份已完成 47 万头。无疫区品牌效应和良好的养殖环境,为生猪出岛出口创造有利条件,出岛生猪价格均高于岛内销售价格,效益显著增加。

  (三)生猪效益高于盈亏平衡点。 1-9 月平均猪粮比价为7.02: 1 ,高于盈亏平衡点1.52个点值,连续 17 个月高于5.5:1盈亏平衡点,生猪生产处于盈利状态。根据农业部海南畜产品集市价格信息点调查统计, 1-9 月仔猪综合平均价格22.33元 / 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8.47元 / 公斤,增长 61.1% ,其中4月份达 37.40 元/公斤,创历史新高。待宰活猪综合平均价 15.65 元/公斤,增长 25.80% ,最高价格3月份达 18.60 元/公斤。今年前三季度生猪价格走势是前高后低,缓慢回落,同比增加,环比下降。随着生猪扶持政策的落实,能繁母猪恢复性增长超过了平均水平,生猪出栏量快速增长,市场将出现阶段性、局部性供过于求,价格回落的现象。特别是 9 月 10 日 以来,生猪价格急剧下滑,从 9 月初的13.2/公斤下滑到月底的 10.8 元/公斤,跌幅之大、时间之短、变化之快,已接近盈亏平衡点的临界点。 10 月12日后小幅回升,出栏 1 头 100公斤 生猪散养户利润80元,规模场利润 120 元。从近年生猪价格运行态势分析,上半年的暴利是不正常的,目前价格下滑是正常现象,经过动荡和调整,市场会走向平稳,生产会趋于稳定。

  (四)养猪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和省农业厅联合调查, 一季度出栏1头 100 公斤 三元杂生猪散养户利润374元,规模场利润 612 元;二季度散养户利润360元,规模场 471 元;三季度散养户利润180元,规模场 230 元。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79元,其中牧业收入 663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3%;出售肉猪收入 444.7 元,增长44.7%,对牧业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 63.4% ,创近5年同期新高。养猪业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成为拉动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

[NextPage]

  二、存在问题

  (一)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有所增加。 受全国性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我省从外省调入的各种饲料原料大幅涨价,上半年玉米价格2230元 / 吨,豆粕4500元 / 吨,配合饲料3200元 / 吨,涨幅 40-50% 。从事养殖业人员工资由去年30元 / 天提高到50元 / 天,油、气等燃料价格居高不下,生猪养殖成本显著增加。主要饲料价格前8个月持续上扬, 9 月下旬缓慢回落。前三季度玉米平均价格为2.23元 / 公斤,增长15.54%;豆粕平均价格为 4.51 元/公斤,增长 64% ;小麦麸平均价格1.98元 / 公斤,增长7.03%;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 3.20 元/公斤。从整个饲料市场趋势来看,饲料依然在高价位上运行,短时间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其主要原因是世界主要产粮国家粮食减产,生物燃料需求量旺盛,粮食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导致饲料价格上涨。

  (二)产品价格环比回落,效益前高后低。 从总体上分析,前三季度我省生猪养殖效益比较好。 1 月份由于南方地区受雨雪天气影响,大量牲畜死亡,临近省份纷纷到我省收购生猪和仔猪,拉动我省生猪、仔猪价格快速上涨。农民养猪效益远高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价也远高于盈亏平衡点5.5: 1 的正常值。受利益驱使,农民养猪积极性高涨,生猪产量大增,特别是母猪和仔猪生产量大幅上升。进入7月以后随着生猪产量增加,价格持续下跌,生猪、仔猪价格环比呈下降趋势。至 9 月份,生猪、仔猪与4月价格比较,分别下降 18% 和67%。根据目前监测数字分析,在当前生产成本增加情况下,养殖效益已接近 盈亏平衡点 。部分 高价购买仔猪育肥和管理较差的场户己处于亏损状态。

  (三)生猪存栏增加, 市场供求阶段性过剩 。在国家生猪扶持政策和长达17个月的高价位拉动下,生猪存栏大幅增加,并且是全国性的,特别是能繁母猪存栏增加比例较大,与上年同期相比,生猪存栏增加 15-20% ,繁殖母猪增加20%-30%,能繁母猪占存栏猪的比例已达 10% 以上,超过7%-8%的合理发展水平。后期补栏的后备母猪陆续产仔上市,特别是 9 月份开始,已进入一个利润下滑期。随着元旦、春节消费旺季到来,预计2008年 11 月至2009年第一季度,生猪价格将逐步回升。 2009 年一季度后 随着生猪新的生产周期的到来,猪价将会呈现周期性回落。因此,要警惕生猪价格降到非理性区间而重蹈2005年至 2006 年养殖场(户)大量停养,造成存栏量聚减,甚至屠杀母猪和仔猪的覆辙,从而导致生猪供求失衡,价格过度波动的现象。

  (四)养殖场户压栏饲养,加速价格下滑 。从市场层面看,7-8月份生猪价格开始下滑时,多数养殖场户误判市场信息,把生猪涨价的希望寄托于中秋、国庆两节,纷纷压栏饲养,不卖或少卖,致使 9 月下旬出售的肥猪,有的体重高达 130公斤以上,加上“双节”过后饲养户之间互传猪价将大跌的信息,造成市场恐慌,大部份生猪饲养户又急于出栏,导致生猪价格加速下滑。另外,为保障奥运供给安全,国家增加猪肉进口,也造成一定的市场冲击。据海关统计,上半年进口猪肉22.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 9.3 倍。 6月 1 日起 ,国家又将冻猪肉进口税率由12%调低至 6% ,刺激猪肉进口,冲击了国内生猪养殖市场。

[NextPage]

  (五)流通环节垄断,生猪产销价格失衡 。我省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但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供销的产业链建设相对滞后,相互脱节,养殖场户单独面对市场,大多数生猪调运、收购和市场价格由猪贩子控制或定夺,形成不规范的行业和市场垄断现象。生猪收购和零售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直接受收购、运输、屠宰、零售商版 (猪贩、肉贩)等流通环节 垄断的问题,从生猪收购、调运到零售仍存在欺行霸市的现象,这是我省生猪市场长期普遍存在的弊端。在当前猪贩肉贩垄断市场和生猪生产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 生猪饲养户急于出栏,而生猪批发商(猪贩、肉贩)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采取价格同盟或缓收少运等各种手段压低收购价,抬高零售价格,从中吮取暴利。在这方面我省物价、商务等部门又缺乏相应的监管调控措施,于是造成“养猪的不如卖肉的”等市场失控和伤农现象。据文昌市物价检查所测算, 10月 11 日 猪贩肉贩卖1头 100 公斤 二元杂生猪总收入1568.10元,净利润 383 元,而饲养户卖1头 100 公斤 生猪仅得利润80元。

  (六)一些省市猪价下滑、猪病蔓延,导致生猪非正常出栏。 预计我省今年出栏生猪600多万头,省内只能消费 430 万头,其余170万头靠外销。我省生猪价格主要受广东市场价格制约,国内一些供应广东生猪的省份因发生猪病大量售猪,个别地区开始集中淘汰母猪甚至空栏卖猪现象,这也是导致我省生猪价格急剧下滑的原因之一。

  三、对策措施

  “猪粮安天下”,生猪历来是事关政治、经济和社会民生的重要产业。稳定生猪生产对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在当前生猪价格异常波动的关健时期,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关健措施,建立和完善促进生猪稳定发展的机制,保障市场供给、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 加大生猪生产补贴力度,扶持规模化养殖。 创新补贴方式,切实加大生猪生产补贴力度。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对稳定、促进生猪生产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要进一步提高能繁母猪的补贴力度。加大良种繁殖补贴,调动农民推动良种和使用人工授精的积极性,促进生猪品种改良,提高肉品质量和竞争力。重点扶持儋州、临高、海口美兰区、澄迈、定安县等市县发展为生猪调出大县。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实施好《2008年农民养猪增收财政补贴方案》。抓好 2008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跟踪管理和监督,推进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引导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扩大生猪保险,降低养殖风险,提高能繁母猪保险赔付标准,扩大生猪保险政府补贴范围,将仔猪和育肥猪也纳入保险范围,减少养殖场(户 ) 生产风险。加强生猪饲养管理,提高生猪疫病防控水平,落实“秋防”工作措施。

  (二)加大生猪产品加工投入,扶持生猪加工业发展。 以各市县现有的生猪屠宰厂为基础,重点扶持海口罗牛山肉联厂、三亚益民肉联厂扩大建设规模,帮助解决生猪产品供港澳出口登记注册问题。在海口、儋州、屯昌、临高、定安等生猪饲养大市县建设生猪胴体冷藏库,建立生猪胴体储备制度,提高储备库调节平衡市场供应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屠宰厂进行肉联加工,发展规模深加工,扩大出口出岛总量和规模。完善生猪生产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养殖户与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 , 延长生猪产业链,提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NextPage]

  (三)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扶持生猪生产发展。 养猪业是农业优势产业,也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产业。除增加财政投入外,对生猪生产贷款,特别是大中型养猪场的原料、饲料购置等流动资金贷款要优先安排,重点保证。金融机制要制定生猪贷款专项信贷计划,跟踪检查执行落实情况。适当延长生猪贷款期限,对生猪贷款实行利率优惠,原则上执行基准利率。建立生猪贷款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农户贷款发放效率,促进农民养猪增收。

  (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实现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制定畜禽舍、养殖工艺、养殖用药、粪便处理等一系列标准化程序,推广无害化生产,把生猪养殖与沼气建设工程结合起来,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加强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大对蛋白饲料原料质量安全整治力度,坚决防止有害饲料产品流入生猪生产环节。积极引导养猪场和农户加强行业自律,开展生猪安全生产,确保生猪等畜产品质量安全。

  (五)开拓和整顿生猪流通市场,创建良性竞争环境 。建立生产者的流通组织,使生产者取得一部分流通利润。发展生猪零售流通组织,扩大其规模经营,降低流通费用,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在确保生猪流通畅通的前提下,把中间环节获取的利润压缩到合理程度,最终实现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市场繁荣与价格基本稳定的目的。加强流通环节价格监管,鼓励竞争,取缔垄断,对生猪批发商和零销经营者实行合理购批发价范围内备案批发,创建良性的竞争环境。扶持罗牛山、温氏、鑫柯、大甲、美健、海棠、裕泰、榕籽等有出口潜力的企业做好“产地注册养殖场”和出口企业备案。协调省港控公司、粤海铁路南站开设生猪运销绿色通道。加强与广东、四川、云南等畜牧部门沟通,为生猪外销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扩大生猪外销力度,组织养猪企业与省内及广东屠宰加工企业产销对接,提升我省生猪占领广东、四川、云南等市场份额。

  (六)构建生猪产销预警体系,科学指导生猪生产。 完善统计监测工作制度,建立健全 畜牧、饲料生产和市场监测体系。建立分析预警机制,根据统计数据计算预警指标数值:猪粮比价、盈亏平衡点、能繁母猪比例、仔猪价格与白条肉价格比、生猪疫病发病率。按指标数值大小设置预警等级,根据正常运行(绿色区域)、紧张预警(黄色区域)、紧急预警(橙色区域)、特急预警(红色区域),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及时发布生猪市场动态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猪上市时期,避免空栏销售、压栏饲养。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教育企业、农户要提高市场风险意识,确保生猪正常生产。

TAG: 生猪 海南 报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