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苏北地区发展规模养殖的难点与对策

发布: 2010-12-27 |  作者: 张洪让 |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苏北地区历来是江苏省的畜禽养殖基地,当前农村中兴起的规模养殖无疑代表着广大农民发展畜禽养殖的主流方向。如何帮助和引导广大农民科学地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为各级政府决策振兴苏北农村经济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针对当前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难点提出应对措施。

  当前苏北地区畜禽规模养殖的现状

  近年来,规模养殖在苏北地区呈上升趋势。根据调查结果,猪、禽(含肉、蛋禽)、牛(含肉、奶牛)为主的畜禽规模养殖的平均比例分别达到42.56%、 66.66%和39.22%。但各地发展不平衡,以猪禽为例,比例最高的为淮安市,达50%和68%;最低的为连云港市,达31.8%和49.3%。但总体增幅都在15%以上,且在逐年递增。2007年~2008年上半年,农民养1头猪平均获利150元,养1只蛋鸡平均获利30元,养殖效益十分显著。

  由于各地政府对规模养殖业的重视,各地的畜禽规模养殖已初具规模。淮安市政府决定,每年市财政安排100万元生猪良种补贴资金,2007年市财政对规模畜牧业设施和年饲养20头以上洋二元母猪养殖大户分别补助400多万元和98.6万元;全市建成淮安温氏、正大2个祖代猪场,30多个父母代扩繁场,年产种母猪10多万头。盐城市成立高效农业领导小组,把规模养殖作为全市重点并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全市兴建100个养殖工程。灌南县委、县政府出台六条发展农业经济的激励政策,对万头猪场、30万羽养禽场,县财政按固定资产投入的20%给予配套扶持。

  调研中发现,原先农村中一家一户养殖一两头猪或几只鸡的现象几乎见不到,畜禽散养的比例越来越小,总体来看由原来的80%下降到目前的不足50%,有的村庄已成为典型的无猪村。

  目前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如盐城市2008年引进发展规模养殖业的“三资”10多亿元,响水天蓬、响丰、羽丰、江苏仁达等10多家大型现代化规模养殖业纷纷兴建或投产。淮安市畜牧水产局引进的双汇肉制品加工及物流项目已开工,一期投资5.17亿元,建成年屠宰150万头生猪和8万吨高温肉制品,投产后带动3000多人就业,年利税20亿元,将有力推动全市和周边地区生猪养殖业发展。

  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发展的不平衡性。当前,苏北地区畜禽总体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就生猪而言规模养殖比例大约占当地养殖总量的45%~50%。但发展不平衡,高的地区如盐城的大丰县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0%,而徐州、宿迁、连云港等地的多数地区生猪规模养殖比例目前仅在30%左右,有些地区发展相当迟缓。

  土地和资金长期困扰着农民发展规模养殖。经调查,农村中的养殖大户大多希望能拥有一个年饲养100头~1000头的猪场或5000只左右的蛋鸡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中小型的养殖场,大约需要占地1亩~3亩、资金10万元~50万元,当土地和资源双重困难都得不到解决时,发展规模养殖对他们来说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环境保护意识低下。目前,畜禽养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规模养殖发展起来了,而又把环境破坏了,那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对于一个地区兴建畜禽养殖小区而言,必须有环保意识和兴建环保设施,尤其是大型养殖场(如万头猪场),如果没有粪便污染处理设施,则这个场就不能被批准或扩建。

  缺乏科学规划与布局。调查中发现,苏北地区畜禽养殖缺少科学规划和布局。许多农民将家庭猪场建在自己的责任田里,还有的建在自己住宅边上,人畜共享几间屋。这样做法的结果是,不仅影响到自家的卫生,也影响到邻居和整个村子的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

  造成目前这些地区畜禽养殖没有规划、缺乏科学布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和农民生活习惯原因。苏北地区的共性是缺少种畜禽场,长期没有形成种畜禽基地,因此也难以形成自身的畜禽品种。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分级对辖区内畜禽养殖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科学布局,形成地区性特色养殖;作为基层地方政府,尤其是镇村两级,更应该对辖区内畜禽养殖发展进行科学布局,切合实际地进行规划,以此来兴建不同品种的畜禽养殖小区,既有利于养殖发展,又有利于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

[NextPage]

 

  对策与建议

  政府参与是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的关键。调研中发现,凡是畜禽规模养殖搞得好的地区,都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参与有直接关系。如盐城的大丰、阜宁、东台、射阳等地区,市县两级政府都成立高效农业工作领导小组,把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和奖励制度,使这些地区的畜禽规模养殖占总养殖量的比例已达到60%~80%,处于全省的领先水平。淮安市大力引进温氏集团和正大集团,在全市建起几十家万头猪场和近千户万羽肉鸡场,并兴建 2个祖代猪场和30个父母代猪场,为全市生猪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畜禽规模养殖应该有规范和标准。谈到规模养殖的规范与标准,首先提到的是数量,即饲养量多大、出栏量多少属于规模养殖。当前各地标准五花八门,以猪为例,有的地区将年养20头猪作为规模养殖户,有的地区将年养50头猪作为规模养殖户,还有的县规定养殖5头猪就算规模养殖户。作为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们,应该规定全省不同畜种统一的规模养殖数量标准,还应该制定不同畜种的养殖小区圈舍标准、卫生标准、排污标准、防疫标准。而市县乡三级政府则应根据辖区具体情况,制定各自养殖小区的规划标准、数量标准、扶持和奖励政策标准。这才是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具体行为和作为。

  因此,农村中的规模养殖,应以多数养殖大户所能接受或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来制定标准。以猪为例,在养殖小区里应以不超过2000头为标准,农户自建圈舍应以不超过200头为标准。这样的标准不仅大多数农户能接受,而且便于粪便作为有机肥的发酵处理,也便于粪便通过沼气发酵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正确看待分散与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省工省力、便于管理、养殖效益高。但从长远看不但浪费资源和能源,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散养效益低、不便于管理、疫病难以控制,但不浪费资源。因此可以说,这两种养殖模式各有利弊。但从我国国情来讲,目前发展规模养殖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而且,目前农村中的畜禽规模养殖大多没有达到集约化的水平,大多没有对该地区形成环境污染。因此,大力发展中小型畜禽规模养殖,适度控制集约化养殖的数量和规模,是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规模养殖应因地制宜与科学引导。提倡畜禽规模养殖应坚决反对做表面文章,那种在公路两边建整齐猪圈的花架子做法应该杜绝;那种一哄而上,拿出大片良田来建养殖小区的做法也不值得提倡。各地应因地制宜,利用农村中的废地、荒坡、滩涂、岗岭等一切可利用的地方来兴建养殖小区和中小型圈舍。各级政府和科技、农牧等部们应大力宣传规模养殖的优越性和具体做法,科学引导广大农户走发展规模养殖致富的路子。

  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刻不容缓。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下发已3年多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省和部分地市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完成,但目前江苏省仍有近一半的地市和2/3县区没有开展此项工作。为此,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限期完成市县乡三级兽医体制改革。

  让更多的农民迈进规模养殖行列。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发展规模养殖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农村发展规模养殖的政策,该政策应包括降低农户上规模养殖项目的用地门槛、贷款门槛,镇村两级政府机构、各级银行、土地管理部门、农牧部门等,都应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户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的具体措施和奖励制度,省农林厅应尽快颁布本省畜禽规模养殖的规范和标准。让更多的农民迈进规模养殖行列,通过发展畜禽规模养殖致富,让规模养殖成为振兴苏北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TAG: 养殖 对策 规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