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蛋鸡饲养周期,何以神秘消失?

发布: 2012-08-27 |  作者:  |   来源: boyar.cn

上一篇 下一篇

二十多年来,蛋鸡行情周期一直以三年左右的时间为公认的行情周期,但是从2010年开始,行情就进入“春低秋高”为特征,以一年为周期的行情变化。(以辽宁大鸡蛋均价为例:2010年4月15日,每公斤5.2元,2010年10月30日,每公斤8.8元;2011年3月15日,每公斤6.2元,2011年10月12日,每公斤8.0元;2012年4月15日,每公斤5.2元。)一般每年的春天价低,甚至在4月中旬,蛋价跌至成本价或直接成本价以下,一些资金运作困难、或受疾病困扰损失较大的鸡场就会出现大量淘鸡,蛋价在随后的二三个月内开始回升,至9、10月份出现最高价,随后价格陆续开始下滑,农历新年后,价格开始出现明显快速的下滑,一般至4月份出现最低价格,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周期。而在以前以三年左右为一个周期时,总是有大约一年半的时间价格下滑,然后在一年半的时间价格再上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突然的变化呢?

一、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生产与消费达到相对平衡。民众消费能力不再提高或增长乏力,是制约蛋鸡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民众的消费能力决定了蛋鸡养鸡的总规模。二十多年来,一直处于螺旋式上升的消费力,到2010年处于停滞状态。随之,蛋鸡的平均总量也趋于稳定,目前,据业界自我估测,我国蛋鸡的平均保有量也就在10亿只左右,这个数量中含有2亿只左右在生产周期中的死淘者(即实际供给率仅为80%)。之前的岁月中,当蛋鸡养殖业的供给量在周期中或高或低于消费能力,就会形成明显的行情波动,但是总体上,养殖规模的平均增长也大致相随于消费水平的增长的情况。

(二)、从原种到商品代蛋鸡联系变得十分紧密,商品代的总量变化很快传导至上游的父母代和祖代种鸡的量的变化上,即商品代蛋鸡直接“控制”上游种鸡的数量变化与格局变迁。

中国本土优秀“原种”(配套系)出现,大大改善了祖代蛋种鸡的供应大部从国外进口的局面,中外祖代种鸡的竞争,使得祖代蛋种鸡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相应地,父母代蛋种鸡的供给也出现相应的过剩;由此,之前周期中商品代雏鸡供应常出现的断档情况大大减少了。从育种体系链上来看,近三年来,改变商品代蛋鸡雏鸡的供应形势,只需半年左右即可,而以前则需要一年半左右。所以目前蛋鸡的行情,半年即可出现翻转,一年就是一个行情周期。

二、新周期的形成原因

新的行情周期形成的原因,除前面所述的消费制约和种鸡充足的原因之外,还有以下原因:

一是高成本低利润形成的巨大压力。二十年来,生产成本增加一倍以上,单只鸡首次饲养总成本(含建筑与机械成本)从25元增加至50元以上,而高度机械化的鸡场首次饲养成本则在75元左右;而一个生产周期的一只鸡的平均养殖利润,却从20多元下降到10元左右,近几年,尽管有部分幸运的养鸡场的利润能达到30元以上,但如果加上亏损鸡场,行业总平均利润并没有增加。

高成本低利润之下,大多数鸡场无法象以前那样承受长期行情低迷时的大量亏损,许多养殖场和养鸡户在蛋价接近直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时,则直接淘鸡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这是行情快速翻转的最重要原因。

二是流行性疾病形成的毁灭性压力,无论养鸡场规模大小,只要发生严重的降蛋死鸡性疾病,就会出现大量淘鸡,而病鸡和病原体携带者在大区域内交易必然引起疾病的进一步流行,所以,一些疾病总在冬末春初单次或双次发生,从而出现淘鸡加速现象,加快行情的翻转,也“消灭”了过多引进雏鸡所带来的极端低价现象,不过遭此过程的养殖场则损失巨大,同时也是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三、“北鸡南养”的本质没有变化

我国的蛋鸡饲养格局从北方向南方转移,一是南方的软硬件成熟使得南方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压缩了北方的饲养空间;二是对鲜蛋的需求和对快速上涨的物流成本的规避,也加速了北方饲养量的萎缩,甚至一些南方省区还偶尔向北方地区反向运输蛋鸡,出现“南蛋北运”现象。但是养殖格局的这种区域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蛋鸡业“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本质,尽管我们的饲养主体的饲养量从二十多年前的几百只变成了现在几千只到上万只。只不过行情周期从三年变成了一年,疾病因素反而加速扩展了,社会财富和资源浪费得也更快了。

TAG: 蛋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