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价“跌跌不休”为哪般?

发布: 2018-06-08 |  作者: 佚名 |   来源: 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农业农村部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定点监测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份第3周起,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至5月份第3周,全国生猪价格已由15.37元/公斤跌至10.59元/公斤,3个月累计跌幅达31.1%。猪肉集贸市场价格春节后才开始下跌,且跌幅相对较小,累计跌21.8%。其中,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江苏、山东、河南、陕西和主销区北京猪价最低,跌至9.7元/公斤。天津、山西、安徽、广西、重庆和甘肃等省市区猪价接近10元/公斤,黑龙江猪价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全国生猪价格走势

    本周生猪价格为9.90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10%;猪肉价格为18.47元/公斤,较上周下跌2.33%;仔猪价格为24.39元/公斤,较上周下跌1.85%;二元母猪价格为1532.36元/头,较上周下跌0.07%。

    分区域监测生猪价格数据显示,吉林、辽宁价格是4.70元—5.00元/斤,较上周下跌0.03元—0.06元/斤;北京是4.80元—5.10元/斤,较上周上涨0.02元/斤;浙江是5.20元—5.50元/斤,较上周下跌0.04元/斤;新疆是4.40元—4.70元/斤,较上周下跌0.01元/公斤。四川生猪价格跌至4.90元—5.20元/斤,河北跌至4.70元—5.00元/斤,山东跌至4.90元—5.20元/斤,河南跌至4.70元—5.00元/斤,广东跌至4.90元—5.20元/斤。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均价为25.00元/公斤,三元仔猪价格下跌至24.39元/公斤。生猪行情无太大起色,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仔猪价格持续跌势。

    目前,生猪价格的低迷很大程度上跟生猪产业升级转型期的产业竞争格局和产业生态圈发生质变息息相关。受生猪价格持续低位影响,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市场大体重猪偏多,标猪供应略显紧张,屠宰企业收购有一定难度。加之随着气温的上升,居民消费偏向于选择廋肉型猪肉,同时目前养殖户亏损严重,抵触情绪增加,猪价持续下跌阻力加大,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

    北京新发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4月份,市场流通的体型偏大的白条猪仍然比比皆是,尤其是单重超过100斤/片(扇)的白条猪超过上市总量的50%。而到了2018年5月份,根据不完全统计,单重超过100斤/片(扇)的白条猪超过上市总量的35%(预估值)左右。从侧面反映出,推迟出栏时间的体型偏大生猪逐渐被市场消化,生猪价格下跌动能在逐渐缓解。后期生猪行情阶段性筑底,乃至小幅反弹上涨的概率较大。

影响生猪价格的主要因素

    第一,生猪供给较充裕。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4月份生猪存栏比上月下降0.8%,能繁母猪存栏下降1.4%。另据对山东、河南、江西、湖南等淘汰母猪集中屠宰地区跟踪监测,4月份淘汰母猪数量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108.6%;头均活重139.9公斤,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3.4%。母猪淘汰量大幅增加,活重下降,表明超龄母猪基本淘汰完毕,一些养殖户出现提前淘汰母猪的现象。同时,自2018年1月中下旬生猪价格持续下降,春节后生猪价格快速下跌以来,养殖户陆续淘汰母猪也增加了市场供给量。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月—3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累计5954.60万头,同比增长17.5%。其中,仅3月份屠宰量就高达1917万头,环比增长9.6%,同比增长11.5%。

    第二,主产区大量外调生猪。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分析,去年生猪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以来,市场供需关系由偏紧逐步趋向平衡,今年总体宽松。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商品肥猪出栏活重较前期略有下降,但仍达到每头124.05公斤的历史较高水平,前期积压大猪仍待出清。目前,东北地区猪价处于全国最低水平,本地不能消化的生猪大量外调,冲击了主销区猪价。

    第三,价格差缩小,南北调运受限,屠宰企业多以稳价收购为主。在供应方面,养殖端出栏节奏将会放缓,外调量也将趋降,但猪肉产品需求一般,屠宰厂降价也难以提升消费,整体供需相互制衡,使猪价在底部震荡调整。

走势回顾及预测

    回顾2018年1月—5月份,生猪市场的低迷令市场信心受挫,养殖利润快速萎缩,屠宰企业受库存高企、走货缓慢影响,压价收购,养殖户推迟出栏时间,导致市场上流通的大猪越来越多。

    1月份:1月前两周,南方腊肉制作高峰期虽逐渐结束,但市场仍有一定需求,加之受大范围降温、降雪天气影响,养殖户出栏积极性下降,屠宰企业收购难度增加,猪价出现小幅上涨行情。局部地区猪价突破16元/公斤,也是1月—4月期间生猪价格最高的时段。1月后两周,生猪市场集中出栏开启,市场供应量增加,屠宰企业收购及加工量增加,但居民消费增长依旧不明显,规模猪场下调生猪出栏价格,猪肉价格涨幅不明显,生猪价格出现大面积下滑。

    2月份:2月份第1周生猪价格就出现了“断崖式”暴跌行情,仅少部分地区猪价仍保持在15元/公斤以上。第2—3周因处春节期间,节日消费对市场略有提振,生猪价格出现小幅理性回升,但由于主要是村镇小刀手推动所为,不属于大趋势变动。最后一周开始,市场交易量明显下降,供应市场及居民消费大都以“存货”为主,鲜品消费交易量偏低,屠宰企业压价意愿强烈,猪价跌幅再次加大。

    3月份:3月市场需求进入阶段性疲软期,市场生猪供应充足,屠宰企业收猪量不大,第1周生猪价格持续暴跌行情,环比2月最后一周下跌了1.5元/公斤左右,跌至11.55元/公斤。而受低猪价刺激,屠宰企业加大生猪收购力度,第2周生猪价格跌幅略有收窄。而在此时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2018年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收储1万吨冻猪肉,但因收储量较低,并没有对市场产生太大的积极作用,仅在最后一周出现了微幅的上涨行情。

    4月份:4月初即是清明节,节前企业有一定量的备货,加之此时猪价已经较低,屠宰企业收购量加大,轻微提振生猪市场,第1周生猪均价持续小幅上涨态势,清明假期时猪价再次转跌。此后的几周里,受市场供应过剩格局的影响,猪价整体上都以偏弱调整为主,猪粮比也逼近黄色预警区域,养殖户亏损范围不断扩大,“五一”劳动节前屠宰企业也并未有提价收购意愿。

    5月份:华东市场生猪出栏价格10.5元/公斤,环比上调0.25元/公斤;中上旬,生猪出栏价格稳中偏弱,下旬出现强势上调,幅度达到每公斤1.29元。5月份,115公斤以下的生猪交易占比为40%,环比上升4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总体来讲,1月—5月份生猪价格都是处于不断下跌的状态中,主要原因是市场供应过剩及大企业前期扩产的产能开始释放,再加上猪肉基本上已成餐餐必备,市场消费已经饱和,并逐渐走下坡路所致。但目前生猪价格已经跌破10元/公斤,平均亏损已经达到300元/头左右,养殖户抵触情绪增加,中小养殖户继续加速淘汰能繁母猪,大中型企业能繁母猪产能释放的时段也已经陆续开启,猪价下跌阻力也逐渐加大,继续下跌空间有限。

产业展望

    本轮生猪价格自2016年8月份开始下滑以来,总体上呈现“之”字型,价格下跌周期显著拉长,目前处于下跌周期的第三段,也是本轮价格下滑中,到目前为止最凌厉的一段。

    回顾本轮生猪价格下跌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2015年5月以来国内生猪市场迎来历史最长和最景气的盈利期,同时“十三五规划”及“环保政策”陆续出台,行业进入门槛大幅提升,供给侧改革下的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

    在此背景下,2016年大企业加速布局生猪养殖项目,与养殖有关的种猪、饲料、动保、设备等行业加速成长,养猪行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同时,环保整治工作在全国加速进行,京津冀、南方水网地区整理力度最严,不完全统计共治理禁养区产能达3000万头。先进产能加速进入,落后及禁养区产能退出,导致行业供应格局已出现趋势性改变。

    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结合行业资讯数据综合推演,不难发现,无论是从能繁母猪存栏变化趋势、MSY(母猪生产效率)和出栏均重三个最为重要的行业指标来看,2017年生猪供应量同比增加,许多大企业在2016年新投项目产能于2018年持续释放,生猪出栏量同比快速增加,市场供需关系由偏紧逐步趋向平衡,到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市场供需形势逐渐转变为总体宽松。春节后猪价大幅下跌,直接原因是春节前压栏的大猪较多,在节后消费淡季集中上市,导致价格快速跌破成本线;根本原因是连续3年盈利刺激生猪生产增加,形成了相对过剩局面。

    公司监控的行业数据显示,5月份,中大猪存栏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白条销售级差处于历史低值,相对于产出来说,销售进程较快,库存清理效果明显,预计在行业联合挺价及走货稳定的前提下,生猪价格维持底部徘徊并小幅反弹的概率较大。

    但考虑到后期,尤其是6月—9月份,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的新项目投产及整体供应形势,尤其是生猪价格低迷,下游终端囤货意愿和中游经销环节囤货意愿将继续维持较低水平,整体供需大格局将继续维持相对宽松的局面。整体生猪行业养殖利润水平难有显著改善,生猪养殖企业的春天依然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相关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