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你的位置:51猪价网 >> 养猪技术 >> >> 金针菇的培养发菌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金针菇的培养发菌

发布: 2017-11-14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1.排放菌袋
    菌袋培养发菌期间,因气温不同采取不同的堆码方式,使其有利于温度控制管理。当气温高于25℃时,应将菌袋单层排放在床架上或“井”字形地堆码在培养室内地面上,共堆码5~6层;也可先在地面上排放一层菌袋,然后排放2根竹竿后,再排放菌袋,如此一层菌袋一层竹竿地排放,使上下层菌袋之间间隔开来,有利于散热降温。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将菌袋多层重叠排放在床架上,并关闭门窗进行保温;或者横积排放在地面上,每排重叠6~7层菌袋,每排之间相距10厘米左右,须在菌袋堆上覆盖塑料薄膜或编织袋进行保温。菌种瓶排放在床架上,或横卧排放在地面上,进行保温保湿培养。
    2.环境条件控制管理
    培养发菌期间,对黄色金针菇要将温度控制在23℃~25℃之间,并且做好保温管理是关键;在20℃以下培养时,菌丝体尚未生长满袋就会出菇,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20℃以上。白色金针菇可在18℃~20℃下培养发菌。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并加强通风换气,防止出现高温高湿环境引起杂菌感染。用绳或橡皮筋环扎袋口培养发菌的,当菌丝体生长到袋的l/2体积时,改为在袋口上套上颈圈,并用纸封口,以增加通气性,促使菌丝体生长速度加快;同时,为出菇做好准备。培养至菌丝体长满瓶或袋后,即可进行出菇管理。此外,由于黄色金针菇菌丝体没有长满袋就具备出菇能力,因此,可以在菌丝生长到袋的l/2体积时,进行出菇管理,这样可提早出菇。白色金针菇由于出菇较晚,菌丝体长满瓶或袋后,再培养10天左右,使其生理成熟后,再进行出菇管理,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来源:中国百科网)
TAG: 金针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