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种公猪的管理与其它猪有什么不同

发布: 2016-01-2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场里面,我们认为种公猪是最难管理的,这与公猪的用途有关。

  首先公猪最怕高温,过高的环境温度会使公猪睾丸内精子死亡,使配种失败,但这个过程却往往不被人重视,一旦造成损失则为时已晚。

  其次是公猪更具灵性,也会像人一样发脾气;所以管理时更要人性化一些,不要像对待母猪和生长育肥猪一样对待公猪。

  另外,公猪的管理要更细,如修蹄、刷拭、运动等,对母猪可以不采用,但对公猪则是很重要的管理工作。

  我们把公猪比喻为皇帝,下面文章是关于公猪与皇帝的比较:

  人与猪的思考(七)——公猪与皇帝的比较

  同样的最好营养,同样的三妻四妾,同样的特殊优待,使我在考虑公猪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联想到了皇帝。

  清朝末年,出现了人丁不旺的现象,从咸丰到宣统,四代皇帝只生了一个儿子,生活优雅,妻妾成群,但何以没有子嗣呢?我们现在的公猪,在场里是最受重视的,全价饲料还要另外补充鸡蛋,一周也不过用两三次,一年后性欲下降,精液质量差,甚至失去繁殖能力,不得已淘汰;而农村的老公猪可用三四年,配种旺期一天可配四五次,但受胎率仍很高;原因到底在哪里?

  是营养不足?还是使用过早?还是近亲交配?还是????

  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考虑的:

  1、运动:清朝前期,每一个皇帝都是身强体壮,能征惯战,但到晚清时的皇帝不锻炼,身体虚弱;农村的公猪活动量很大,猪场的猪活动量小。

  2、心情:康熙微服私访,乾隆六下江南,每年都要到避暑山庄围牧打猎,心情很好;后期皇帝过早从政,烦琐的事情太多,心情忧郁;农村的公猪食物多样,干好了奖一颗鸡蛋,猪场的公猪食物固定没有新鲜感,也没有奖罚制度。

  3、雄性锻炼:前清皇帝为皇位不惜手段,竞争激烈,锻炼了他们的雄性;后清的皇帝生活在女人堆里,连宫都不出,慢慢被女性同化,雄性丧失;猪场的公猪从小一直与母猪生活在一起,同性竞争很少,也可能每个母猪都太熟悉了,不忍下手,所以配种能力很差。

  通过以上几点,我觉得,如果让公猪从小多运动,如果让公猪更自由一些,如果让公猪从小多接触公猪少接触母猪,我想应该有更好的结果。

TAG: 种公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