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山羊养殖场应加强羊伪结核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发布: 2015-06-17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年来山伪结核病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此病在山羊生产过程中呈现慢性和散发性经过,且短期内患病羊群的死亡率不高,畜主不引起重视,没有及时有取防治措施,导致该病在羊群中传播蔓延。主要症状表现在:山羊腮腺、劲前部淋巴结,也有在肩前、乳房和股前淋巴结处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脓肿,坚硬或有波动,触感软时常出现脱毛,脓肿破溃时常流出黄白色或淡黄绿色浓稠液体或膏状甚至豆腐渣样脓汁,浓汁排出后数日自行结痂自愈,但易复发;病羊表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渐进性消瘦、衰弱、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下降,偶有咳嗽,流鼻涕,是山羊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体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封闭或圈养式饲养更为多见,难以消除,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提高,成年羊最为敏感,通过创伤而感染或采食受到污染的草料、饮水而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吸血昆虫传播。

  综合防治措施:1、平时应认真做好羊只皮肤清洁卫生工作,定期给羊只和饲养的环境消毒,发现山羊皮肤破伤应及时处理;2、加强山羊引种管理和产地检疫工作,了解到引种地疫情情况,严禁到患有羊伪结核病史的羊场引种;3、加强对患有脓肿的山羊护理,对脓肿要切开排脓,应注意做好脓汁的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菌扩散,对已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4、对患病山羊要及时隔离治疗,治疗上可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肌肉注射,根据情况,每天1—2次,连用3—5天;手术治疗主要是对脓肿成熟的羊只进行切开排脓,按一般外科手术常规处理即可,但要注意把脓汁排干净,清洗、消毒创面,撒上磺胺结晶等消炎类药,为防止感染,可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排出的脓汁一定要收集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已污染的场地、饲槽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慎防再度污染传播。

TAG:
上一篇 下一篇